意见反馈

二月,切玛托出吉祥春天

  2019-05-29 16:26

  西藏的新年着实有点多,刚过完了后藏新年,2月19日,藏历木羊年的元月初一,热热闹闹的拉萨藏历年就要到了。感受拉萨人过新年,首先是在大小昭寺周边的市场上,开始发现有“青稞苗”出售,时间一般是在藏历十二月。一般的人家,是自己在家中找一些瓶瓶罐罐,灌上水,撒一些青稞粒进去,放在屋子温暖的地方。到藏历新年前后,正好就发出了新芽,可以放在藏柜上的佛龛旁边。大概的寓意,是庆贺春天来临,祈求新年有好收成。

  然后就开始备年货了。家家户户准备青稞白面和酥油,炸一种叫做“卡赛”的面果子。“卡赛”的意思就是“果子”。面果子的形状多种多样,耳朵状的、长方形的、勺子状的、麻花式的,全看女主人的手有多巧。这与汉地北方的年货有些相似。

  不过,在藏地,过年时最重要的必备品,也是最富特色的,却是“切玛”(全称“卓酥切玛”,意为“麦穗糌粑油面”)!那是一个斗状彩色木盒,外部绘着各种吉祥花纹图案。斗里面分成两部分,一半装着炒熟的青稞粒和豆子,另一半装着糌粑面和人参果。切玛上面,还插着一些染色的青稞穗和酥油花做成的“孜卓”(本义为“尖翎”,指其形似彩色羽翎)。

  整个切玛里面装着的,都是缺粮时代人们家中最好的东西。能装点出这样一个五谷斗,无非表示我们家里有余粮,同时也祈求明年是个丰收年景。虽然现在不怎么缺粮了,但“切玛”仍是藏历新年的必备品。尽管人们只是象征性地嚼嚼里面的青稞粒,但它仍然寄托着人们渴望富裕的愿望。所以切玛就成了今天藏地代表财富、吉祥的最著名的道具!切玛旁边,通常还摆着四层体积更庞大的油炸面食,称为“叠卡”(意为“盘供”),还有羊头和水果等。

  换仙布,吃古突, 祈祷幸福吉祥

  过年的第一个重头戏,是在“腊月二十九”(藏历),相当于春节前的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庭院扫得干干净净。在门楣窗框上,换上新的“仙布”(彩色布帘)。屋内铺上新“卡垫”(厚垫)。灶房正中墙上,用糌粑粉(青稞面)绘出“八吉祥”图案,门上也要画出“卐”字图案,或是画上表示太阳、月亮的图案等,表示吉祥。

  当腊月二十九的太阳沉落到雪山后面的时候,拉萨家家闭门杜户,全家人围坐在火炉上的陶罐周围,“提心吊胆”地等着吃“古突”。吃东西为什么还“提心吊胆”?原来,这“古突”——就是面疙瘩,提前由家中的主妇包好,有些面疙瘩里包着不同的东西,如白石子、羊毛、辣椒之类。这些东西有不同寓意,与吃的人的性格或运气相联系。

  比如,你吃到了有羊毛的古突,表明心地善良;吃到了桃片,表明今年会很健康……这些都不错。但是如果你吃到了有木炭的古突,表明你心黑;吃到了盐巴,表明你屁股重(太懒)……这“面疙瘩晚宴”,实际上是藏地的“民间春晚”,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在。

  吃饱喝足,就开始“赶鬼”了。他们心目中的鬼,不是一般的鬼魂,好像是一种看不见的“破坏分子”,所以得赶走为上。“鬼”在什么地方?人是看不见的,但藏地人有办法。他们在院子里用圆石头垒起几个细高的圆柱,或摆上几块石板,作为鬼的“宝座”,有的石板上画有“鬼脸”。前面摆着破盆,表明是鬼的饭碗。一家人把一些在身上揉搓过的、认为是沾满了晦气的糌粑团扔到破盆里,让鬼吃。

  可能认为鬼已上钩,主人就突然端起破盆,一脚踢翻石堆,朝门外飞跑。其他的人举着火把,在后面驱赶,一边跑一边喊“屯晓!”就是“出来”的意思。大概他们认为鬼的“宝座”没了,饭碗又被端了,就不会再在家里呆下去,只好“出来”了。最后,拿盆的人跑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家一起把鬼的“饭碗”砸了,点火烧了,于是“驱鬼”成功。当整个拉萨城的人都在驱鬼的时候,场面极为壮观、诡异。每年“古突之夜”外出,但见街头火堆处处,开车经过真有点心里发毛。

  藏历二十九“古突之夜”,打着火把驱鬼

  打新水,拜新年,家家扶得醉人归

  藏历新年的年三十是相对平静的。各家在佛像前摆上整块酥油、奶茶、糖果等食品,准备过节的衣服和吃喝的东西,虔诚的人则到寺庙里煨桑、参拜佛像。

  藏历正月初一,新年正式开始了。新年第一件事,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到河边背第一桶清水!据说,地狱之王辛者曲杰大年初一要到雪山之巅喝雪狮(一种传说中的神兽)的奶,可能是太兴奋还是怎么着,一边喝一边流。这一流不打紧,就顺着江河源头流到人间来了。所以新年早一点出去打的水,里面就含有雪狮奶,喝了有益于健康。这当然是个传说。

  打完新水,吃饱了饭,穿上新衣,就开始了“拜年”。但这拜年绝不是到别人家做客,只是在别人家门口,一个人捧着“切玛”,一个人提着青稞酒壶,先是高声祝福。门里的人听到了,也捧着“切玛”出来,相互说着祝福的话,并从对方的“切玛”里,抓一撮青稞粒,在嘴里嚼一嚼,然后向空中抛三次,表示敬了天神、地神和龙神,再互相献哈达、敬青稞酒。这样一家家走过去,基本上全城的人都有点迷迷糊糊了,“家家扶得醉人归”!

  初二是“进门”拜年。形式和初一差不多,宾主互道祝福后,进门一起坐在崭新的卡垫上,尝切玛、献哈达、敬青稞酒,三口一杯,喝醉为止。这样的拜年形式,大体要进行三五天。

  在初三那天,除了相互拜年外,还有一个节目,就是到山头或河边挂经幡。同时,也把自己家屋顶上的经幡全部换成新的。为什么要在初三才换经幡,而不在二十九布置房子那一天一起换了?一位藏族朋友介绍,古时讲究初一要敬头人或国王,初二敬上师或亲友,初三日才敬神灵,所以经幡到初三才正式换新的。

  藏历正月初三,到山边挂经幡的人们。

  这一天,山峰上、河床边,到处是挂幡的人群和煨桑(烧香)的白烟,彩幡纷纷扬扬、哈达猎猎飘舞,人们撒着洁白的糌粑面,对着天空、大地和雪山喊:“吉吉!索索!拉结罗!”意思是善神得胜了!这之后,亲朋好友三三五五,找到一个背风、向阳的坡地,喝酒、唱歌,好像是在过林卡,尽兴而归。

  新时代,习俗变,美好祈愿永不变

  现在拉萨人生活节奏相对快了,过藏历新年也悄悄起了变化。比如,新年初一背新水,因为城区太大,离河太远,很难一大早跑到拉萨河边。最初有人就说,拉萨城里的几口井,与江河源是相通的,里面也有雪狮奶。于是,人们抢着早上到井里打水。后来,拉萨多数人家都有了压水井,就转而在自己家里打水。

  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多数住在一个大院,大家就约好,初一早上10点,在某一空旷场所会齐,家家把切玛捧到这里,把青稞酒也带来,举行“团拜会”!结果,当然仍是“家家扶得醉人归”!只是不用走太多的路了。

  拉萨新年习俗比较有代表性,但各个地方的藏历新年各有特色,难以尽言。比如林芝人通常在藏历九月三十日晚(除夕),要“宴请”自家的狗,狗吃了什么东西,预示着一年的运气,是一种“狗卜”传统,反映林区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

  虽然仪式各有不同,但所有过年的仪式和讲究,最终不过都是为了让辛苦一年了的人们,讨个乐呵,同时也祈愿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匿名:
点击加载更多
本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