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植物猎人——洛克

  2019-05-29 16:23

  一段传奇,成就《消失的地平线》

  近一个世纪以前,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 1884-1962)接受了美国农业部的委托,率领考察队深入中国云南、四川、甘肃南部以及藏东北地区,开始了长达27年的探险考察生活。洛克在云南地区的考察目的主要是为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采集植物标本,他还顺道采集动物标本,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洛克正是在丽江看到纳西族“东巴”的宗教仪轨,开始了纳西学的研究,并最终获得“纳西学研究之父”的荣誉。

  洛克以在云南的考察而闻名于世,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从洛克的探险考察中找到了灵感,写成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不仅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丽神话,更为洛克在云南的考察抹上重重的传奇色彩。洛克在云南取得的成就遮盖了他在植物学方面所取得成就的光芒,尽管后者为洛克在植物学领域赢得了重要地位。其实对洛克而言,他更愿意自己被称为植物学家,而不只是“探险家”。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洛克与云南香格里拉的奇缘,却忽视了洛克笔下和镜头下的植物王国——卓尼。

  一个错误,步步走入神秘的卓尼

  洛克当时考察过的卓尼包括今天的卓尼县和迭部县等地,面积是今天卓尼县的两倍多。卓尼以卓尼版《大藏经》、卓尼大寺以及优美的风景闻名于世,把卓尼介绍给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约瑟夫·洛克,而洛克与卓尼的邂逅源起他对阿尼玛卿山的错误认识。

  1922年至1924年的云南之行,洛克结识了同在云南探险的英国探险家佩雷拉(George Edward Pereira,1865~1923)。佩雷拉在1921年的东北藏考察途中,远距离观察过阿尼玛卿山,他对阿尼玛卿山的描述在西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地理发现。这位英国准将在他的旅行笔记中写道:“阿尼玛卿山可能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山,这一地区由一位果洛女王统治。”佩雷拉的描述使阿尼玛卿山的高度在当时成为一个谜题,果洛女王的出现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众多西方考察家前往一探究竟。佩雷拉在这次考察之后不久便得病去世,没有完成去阿尼玛卿山考察的宿愿,洛克受他的影响,把阿尼玛卿山做为自己日后考察的目标。1924年,洛克获得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的赞助机会,来华进行为期三年的考察,为阿诺德植物园寻找更加抗寒的植物品种,便以阿尼玛卿山作为考察目的地。

  一次邂逅,闯入上帝的伊甸园

  1924年底,洛克与同伴辛普森(W.E.Simpson)从云南出发,经四川进入甘肃。洛克于1925年4月抵达卓尼,这是他与卓尼的第一次邂逅。当时的卓尼并不被外界所熟知,洛克在到达卓尼前只是听说那里是由一位世袭土司统治的一个古老的藏族部落。当洛克来到卓尼时,他欣喜地发现他做梦也想不到,在贫瘠的甘肃省西南部还有如此一个植物的天堂。

  当时的卓尼,还是土司制度,由第十九代嘉波杨积庆(藏名罗桑丹增南杰道吉)统治。他是一位个子高高的,意气风发的青年,对往来于卓尼的西方考察家都待若上宾。洛克在卓尼受到土司的特别关照,可以参加一切宗教庆典。洛克住在禅定寺的一个小院中,院中栽满了芍药、丁香以及其他花草,这对身为植物学家的他来说是一种欣慰,他在这一住就是两年多。在等待前往阿尼玛卿山的绝佳时机期间,洛克穿梭于卓尼大大小小的高山与沟谷之间。

这里(指迭部)遍布有千百条蜿蜒的峡谷,切入较深的峡谷有多儿沟、阿夏沟、旺藏沟、麻牙沟以及几条延伸有数天路程远的深沟。这些沟谷里孕育着鲜为人知的广袤森林,犹如上帝遗落在人间的伊甸园,我生平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我相信如果《创世纪》的作者领略过迭部的美景,他定会把这里作为亚当和夏娃诞生的伊甸园。

  ——摘自洛克的日记

  洛克此行的目的是为阿诺德植物园寻找耐寒植物,卓尼地区山高沟深,植物垂直分布范围广,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洛克以嘉波府邸柳林为基地,向东穿行过博峪沟、大峪沟,深入迭山丛林,考察了下迭部诸峡谷;向西经哇巴沟、车巴沟,穿过石门,沿河谷一直到扎尕那,考察了上迭部诸峡谷,沉浸于卓尼优美的景色中,在植物的海洋里徜徉。洛克在卓尼共发现十多种云杉,种类占到中国云杉的十分之六,洛克在卓尼共采集植物标本上万份,他从卓尼移植的云杉耐住了麻省的严冬,至今还生长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内。

  一粒花种,紫斑牡丹开遍世界

  紫斑牡丹是卓尼特有的一种植物,以花心中生长的紫色斑点而得名。这种牡丹喜欢生长在山坡阴面的灌木丛中以及岩石缝隙中,耐阴,结籽少,种子自然萌发成活率低。卓尼嘉波的府邸中栽种有紫斑牡丹,因为当地藏族人把这种花视为吉祥之物,从山中采挖回来后敬献给嘉波。

  洛克把从美国寄过来的柠檬种子送给卓尼嘉波,嘉波命人在温暖的地方栽种,几年后柠檬树结出了柠檬。洛克为卓尼带来了新的植物,也把卓尼的植物种子撒播到了西方,他是一位“植物猎人”,也是一位“植物搬运工”。有一天嘉波告诉洛克,他花园中栽培的紫斑牡丹终于打籽了,他把这些种籽送给洛克,洛克便将种籽寄回到美国,这些种籽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籽,丰富了世界花园的色彩。因为洛克所做的杰出贡献,紫斑牡丹在西方也被称为牡丹洛克类型。

  洛克并不是第一位在卓尼采集紫斑牡丹的西方人,但他是第一位成功将紫斑牡丹引种到国外的西方人。就在洛克把紫斑牡丹引入美国的十几年后,紫斑牡丹已成功引种到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国,在欧洲国家大放异彩。

一部经卷,劫后余生的卓尼版《大藏经》

  ……

  在百匹骡子,百匹马牵引的车上,

  载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

  还不如围绕佛塔走一步的价值。

  ……

  ——摘自《丹珠尔》大藏经

  卓尼版《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刻制于第十四代卓尼嘉波杨声(藏文名丹松次仁,1743—1844年)时期,《甘珠尔》是藏译佛经,《丹珠尔》是佛教弟子和学者们的佛学论著。卓尼土司杨声在佛前许下心愿,愿在刊印《甘珠尔》之后,再刻一部《丹珠尔》。杨土司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刻制卓尼版大藏经,刻版印刷人员就多达四百余人。多达数百函亿万字的经文,将用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在木板上,不容许有一丝懈怠,不能有一点错误,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从1753年至1772年,历时二十年,《丹珠尔》才刻制完成,卓尼版《丹珠尔》对历史上流传的数个版本进行了一次大综合,相比于拉萨版、北京版和那塘版的《大藏经》,卓尼版《大藏经》在内容方面更加完善准确;在印制方面,卓尼版《大藏经》对以往版本中的错误之处进行了校刊补正,错误较少,受到国内外藏学界的高度好评。

  1926年,洛克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卓尼大寺定购一套《大藏经》,这套《大藏经》共317卷,当时需要45位僧人花9个月的时间不间断印制才最终完成。1928年,就在洛克购买的卓尼版《大藏经》刚被印制完成后不久,卓尼地区发生动乱,卓尼大寺(禅定寺)惨遭焚毁,卓尼版《大藏经》的雕版毁于大火之中,二十世纪中国国内形势动乱,国内收藏的卓尼版《大藏经》也多毁失,现在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卓尼版《大藏经》是最后一部卓尼版《大藏经》,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完整版,被列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分馆的经典珍藏。

一幅地图,每处地名都有动人故事

  洛克在卓尼的两年,领略了卓尼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拍摄了大量照片,留下了宝贵的日记记录。洛克的全部日记现馆藏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档案中心(Archives of the Royal Botanic Carden,Edinburgh)。他于1925年至1927年在甘肃、青海的考察日记,藏于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图书馆(Archives of Arnold Arboretum of Harvard University)。洛克在卓尼的考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进行植物采集,此外还包括鸟类标本采集和地形测绘。在洛克之前,很少有西方人来到卓尼这片地方。1912年,有“欧洲步行者”之称的英国探险家乔治·佩雷拉从四川进入卓尼,考察了迭部南部和下迭部。美国人艾美瑞(Mr. C. Emery)从兰州出发,翻越岷山,前往四川松藩,经过卓尼。他们都没有对卓尼进行全区域性的系统考察。洛克在卓尼的两年时间里,在不同的季节进行了多次考察,他的足迹遍布上下迭部,他是当时第一个走遍上下迭部的西方人,系统考察了卓尼境内的植物种类,采集到动植物标本数以万计,他将大量具有较强免疫力和抗寒力的树种寄回到美国,这其中有包括云杉、冷杉、铁杉、松树和桧树等一些针叶类树木的种子,这些来自卓尼的种子在北美发芽、开花、结果。

  卓尼在当时还是一颗光芒被遮掩的璀璨明珠,在地图上保留有很多的空白。洛克根据自己的考察绘制了卓尼地图,洛克所测绘的卓尼地图勾画了卓尼的地形地貌,用汉文、藏文、拉丁文详细地记录了卓尼各个地方的地名,是有关卓尼的最早的现代版地图。

  泛黄的地图上,每一处地名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每一道蜿蜒的峡谷都涵蕴着奇异的风景,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笔红色的线条都延伸着无数的脚印。洛克的专业并不是地图测绘,但他在卓尼土地上每行进一步都会有新奇的发现,这里在当时是地图测绘的空白区,洛克在地图上找不到自己搜寻的答案,只好自己动手测量,绘制地图,把每到一处所见的风景,所知道的地名都记录在地图上,为后来人构建了想像的框架,描绘出理想的蓝图。

洛克绘制的卓尼地图。卓尼位于甘肃南部,境内有洮河和白龙江两水环绕,中间耸立着巍峨的岷山,形成两水拥一山的地形,洛克的地图上用汉文、藏文和拉丁文标注了卓尼22个沟的汉藏文名称

  一次永别,故事并没有结束

  洛克前往中国西北的目的是为考察阿尼玛卿山,但有关阿尼玛卿山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传闻最终被攻破,成为梦想中的一个泡影。卓尼之行是洛克考察期间的意外收获,这片“植物王国”拯救了洛克的考察,他在这里为阿诺德植物学找到了耐寒的杉树种,为欧洲和美洲的花园移入了鲜艳的紫斑牡丹。洛克也把卓尼推向了世界,他挽救了卓尼版《大藏经》消亡的命运,还把卓尼的优美风景和美丽故事带到北美和欧洲国家,使卓尼在西北边隅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927年3月10日,洛克在杨土司所派藏兵的护送下离开卓尼,这一天,洛克在日记中悲伤地写道:“迭部,永别了!”洛克经由石门穿过迭部,离开了甘肃,从四川松潘到达云南,从此结束了他在卓尼的旅程,从这以后,洛克再也没有回到过卓尼。洛克与他的植物王国的故事划上了句号,但故事并没有结束,今天在卓尼正在兴起一股有关洛克的考察热潮。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匿名:
点击加载更多
本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