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航拍阿里:左旋的冈仁波齐

侠客地理  2021-04-01 11:17

提起青藏高原,头脑中立即浮现出雪山的形象。

而且几乎是“高原”这个词一出现,那些起此彼伏的高亢山体、金字塔状的雪峰、蜿蜒在山谷的树枝一样的冰川便不断地涌入脑海。

▲ 喜马拉雅山是雪山最密集的山脉,远处角峰林立,之下两条冰川沿山谷蜿蜒而来。摄影/向文军
 
为什么雪山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的山脉高原盆地所构成。它几乎把地球上80%的雪山凑在一起了,相互簇拥,相互挤压。
 
每一次行走在青藏高原,都不可避免地从这些雪山之间的垭口翻越。
雪山总是不期而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尖锐的角峰、起伏的刃脊,披沥而下的冰雪,成为青藏高原的典型景观,甚至是一种形象化的符号深植游客的心里。
▲阿里正好处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的环绕之中,一个地市级的行政区,同时拥有如此多的重大山脉,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摄影/向文军
 
通过地质学家的研究成果得知,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由于板块之间碰撞的结果。
印度板块由南向北挤压欧亚板块,受到北面塔里木地块和华北地块的阻拦,被迫向上生长形成青藏高原。
在板块之间的接触带,往往产生造山运动形成山脉。
构成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都是这样形成的。
 
而阿里,则正好处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的环绕之中。一个地市级的行政区,同时拥有如此多的重大山脉,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

▲雪山铺天盖地而来,连绵不绝,雪山之间的河谷平阔,河流以最自由的方式蜿蜒出最美的曲流。摄影/向文军
 
离开札达盆地,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北缘向东飞行。
这座最后崛起,但后来居上的巨大山脉肩冰被雪,从空中俯瞰俨然晶莹世界。
尖锐的角峰如锥如芒,之间的刃脊如线起伏。角峰与刀刃般的山脊皆是冰川刨蚀山体的结果,它们在天地之间所勾勒出的天际轮廓线平直,锐利,尖削。

▲ 雪山往往成为河流的源头,冰川前端的冰前湖,也就成为大江大河的第一滴水。摄影/向文军

山体的坡面,冰雪如被。从空中看,山谷冰川从山顶顺着沟谷向不同方向蜿蜒而下,就像一只八爪鱼。
冰川的前端,洁白的冰舌与黑色的冰碛堆积物界线分明,冰舌表面冰面流水,冰裂隙历历在目,甚至还有冰川湖,这种位于冰川之上,以冰为盆的湖泊晶莹剔透,蓝如宝石。
从空中看,冰川湖碧莹如玉,悬浮在山谷。湖泊与冰舌相接,往往成群出现,湖水一半是冰,一半是水,如碎玉散落在山谷。

▲ 冰川是山体的雕刻师,塑造着山峰的形态,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冰川景观。山谷冰川蜿蜒而过,退缩后留下一个个美丽的湖泊。摄影/向文军
 
阿里有三围,普兰被称为“雪山围绕的地方”。
县城所在的河谷三面完全被雪山包围,仅北面有通道通往拉昂措。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居于普兰北东侧,整座峰体由花岗岩构成,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的交汇相握之地。
纳木那尼峰与冈仁波齐峰隔湖相望,而纳木那尼峰北、东、西三面相对空阔,像是群山退离,刻意要突出纳木那尼峰的雄伟和不凡气势。

▲ 气度非凡的纳木那尼峰。摄影/李忠东

尽管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当冈仁波齐那独特造型的雪峰出现在眼前时,仍让人大吃一惊。
冈仁波齐的形成受到东西、北西、北东三个方向断裂的控制,是典型的断块山
其峰顶的造型也一改其他雪峰金字塔状的尖锐风格,浑圆如冠,显得尤其特立独行。
这是因为它的山体由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厚层砂砾岩构成,岩层厚度达1000米。
由于砾岩抗侵蚀力较强,加之岩层水平岩壁易于直立,当四周的山体都在冰川的剥蚀中变小变矮时,海拔只有6656米的冈仁波齐,仍能兀立群峰,显得尤其高大与突出。

▲ 从空中可以看到一个迥异的冈仁波齐,冰川强大的溯源侵蚀作用从不同方向向峰顶侵蚀。摄影/向文军

▲ 冈仁波齐山体由砂砾岩组成,岩层水平,这是它保持如此高度而不被剥蚀的关键。摄影/向文军

也许正是因为冈仁波齐不俗的造型和卓尔不凡的气度,才成为多个宗教的神山。
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此山;印度教认为此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此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
西藏有许多“神山”,但被四大教共同奉为“神山”,仅冈仁波齐一峰,实为罕见。甚至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指的也是冈仁波齐。

▲玛旁雍措,被尊为“圣湖”,与冈仁波齐构成“神山”、“圣湖”的完美境界。摄影/李忠东
 
飞机环绕着冈仁波齐峰飞行,一张张连续拍摄的照片就像动画片一样,将冈仁波齐立体地呈现在眼前,更觉此峰之妙不可言。
首先,山体的周围八条冰川侵蚀形成的沟谷,犹如八瓣莲花环绕。
冰川强大的溯源侵蚀作用从不同方向不断向峰顶侵蚀,由于遭遇相对坚硬的砾岩,转而向相邻的山肩侵蚀,导致山肩同时受到相邻两条冰川刨蚀和拔蚀,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矮,更加凸显主峰的雄伟。
 
在主峰的北坡,山脊在冰川侵蚀下偏离原来的延伸方向,向南偏转,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绝壁和巨型粒雪盆,将更多的冰雪揽于盆中,形成冈仁波齐最大的冰斗冰川。
不止是北坡,围绕冈仁波齐的八条冰川槽谷,皆受冰川差异侵蚀影响,呈“S”形顺时针方向偏转,从空中俯瞰,整个冈仁波齐就像一个顺时针旋转的经轮,也许“世界之轴”由此而来。

▲ 冰川侵蚀形成的冈仁波齐,具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像旋转的经轮。摄影/向文军

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峰之间是札达地堑式断陷盆地,冰雪融水分别由南北汇入盆地低洼处,形成拉昂措玛旁雍措两个大型湖泊。
奇妙的是,两湖相邻而居,玛旁雍措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和国内已知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被尊为“圣湖”,与冈仁波齐构成“神山”“圣湖”的完美境界。
而拉昂措则为咸水湖,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有“鬼湖”之称。为何两湖一垄之隔,却咸淡有别,地位悬殊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拉昂措海拔略低于玛旁雍措,湖水的来源主要靠玛旁雍措通过一条安迦水道补给。
但近百年来由于水道堵塞,圣湖之水无法补给到拉昂措,造成拉昂措的湖体缩减、湖面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升高,终成咸水湖。

▲ 隔湖相望,冈仁波齐有一种神秘之美。摄影/向文军
 
冈仁波齐成为四大宗教的圣地,颇有些令人费解。
尤其是印度教和耆那教皆主要在喜马拉雅南坡的印度一带传播,站在印度平原望见的首先是喜马拉雅诸峰,并不能直接看到冈仁波齐,古人是如何知道喜马拉雅山的背后还有一座冈底斯山的呢?

▲ 发源于神山的河源滋养了远方的文明,也让远方的文明知道了神山的存在。摄影/向文军

据雍仲苯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措,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
冈仁波齐及所在的冈底斯山,孕育出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狮泉河四条河流。

▲ 远望冈仁波齐。摄影/李忠东

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孔雀河是恒河之源,象泉河、狮泉河是印度河及其支流萨特累季河的源头。
也许古代的先知正是从不同方向溯流而上,越过喜马拉雅山,在此找到了孕育大河的这座雪山,因此将这里视为“世界的中心”……

▲ 清晨的阳光照耀冈仁波齐,峰顶一片金色。摄影/李忠东
 
本文部分内容发表于2017年第09期《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