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大白 于 2014-10-16 14:45 编辑
是长江的上游,从青海玉树的直门达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被称为“金沙江”。据说金沙江河滩上的沙粒中混有沙金,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得此名。在藏语中,金沙江一般被称为“珠曲”,意思是“牦牛河”,说明了这条江与喜饲牦牛的藏族人的密切关系。 金沙江从昌都境内蜿蜒流过,这段河长587公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直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沿途风物,各有不同,藏东第一古村岗托村,萨迦派寺庙瓦拉寺,清绝深幽波罗吉荣大峡谷……沿金沙江而下,红色旅游、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构成一座独特的景观长廊。
岗托村:藏东第一古村 “岗托”在藏语中的意思,大体接近于“岸边”。“岗”的本义是“奶水已干枯的母牛”,进而可以理解为“干枯、干燥”;而“托”的本义,原指“暴雷”、“霹雳”,引申为“上边”。“岗托”合起来,就是“上边干燥的地方”,汉语可理解为“岸边”。岗托的实际地形也是如此。岗托正好处于金沙江的支流色曲河(从德格流来)注入金沙江的对面岸上。附近一带的金沙江两岸,山势陡峭,江岸逼仄。而岗托一带,由于色曲河注入金沙江时带来泥沙的缘故,日积月累,背倚高山,在江边形成了宽阔的河滩,因而是一个优良的渡口。自古以来,岗托就是茶马古道上的著名驿站,由川入藏的官商、行旅,多数都从岗托过江。 岗托村,有“藏东第一古村”的美誉。走进村口,一栋栋沿路而建、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漂亮的红色木头民房映入眼帘。这里的民居以原木作为整体骨架,用泥土和片石筑墙,屋顶用桦树皮或硬扎木条垫底,再铺以黄泥,全为井杆式建筑,西藏人叫做“崩瓦”。 美丽的岗托村,宁静祥和,这是一个背山面水的繁华大村落;而60多年前,这里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是一个人丁稀少的破旧小村庄。1950年,解放军从这里跨过金沙江,为昌都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性作用,促成西藏的和平解放。
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当年解放军的渡江地点——现在的四川省德格县龚垭乡兴城村金沙江与色曲河交汇处。一座小石山上,两个红色大字“西藏”赫然呈现在我们眼前,阳光下,鲜艳夺目、熠熠生辉。小石山背后,就是绿荫掩映的岗托村。老人说,这座小石山叫阿列宗青,每年藏历初一和十五,村民们都要在山上悬挂经幡,转小石山,以纪念当年牺牲的战士,祈求保佑全村村民。 脚下的金沙江浊浪滚滚,清朝末年陈渠珍(《艽野尘梦》的作者)所在的川军和赵尔丰的边军入藏,也曾从岗托渡江,深入藏地。陈渠珍曾这样描述他们乘牛皮船渡江的情形,“船以野藤为干,以牛革为衣,其形椭圆,如半瓜;其行轻捷,似飞燕;凌波一叶,宛转洪涛,浪起如登山丘,浪落如堕深谷”,当年解放军同样以牛皮船渡江,更要冒着枪林弹雨,可想而知,战斗是何等的艰难与惨烈。
岗托村的背后是著名的生钦朗扎神山。生钦朗扎神山是康区二十五座佛教神山之一,是著名宗教大师莲花生及宁玛派和噶举派的高僧德青 “秋吉林巴、嘎玛巴希等修行和朝拜过的地方。生钦朗扎神山山体庞大,崎岖难行,骑马转一圈需一天的时间。山顶有结跏跌坐的佛像、莲花生大师石刻像以及莲花生降妖之洞、莲花生修行6个月的洞、噶玛巴修行洞、仁增水晶洞、生钦郎扎寺等景观。诸多修行洞中,以莲花生修行洞最为著名。据说此洞很长,内有奇形怪状的石柱、石芽、似自然形成的佛像等。 众多信教群众,都以朝拜生钦朗扎神山为一生幸事。每年藏历6月15日,远近的群众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食物美酒,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朝拜神山。他们或是沿转经路上的圣迹手印朝拜,或是向精美的石刻佛像叩头抹酥油,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岗托村的对面,是郎绕神山,海拔3100多米,也是康区25座佛教神山之一,山上建有宁玛派寺庙郎绕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远远望去,山上树木繁茂,青黄相间,秋意绵绵,如同一位沧桑老人,用历经世事的眼睛俯望着滔滔江水。 汹涌的江水回旋翻涌,涌向不远处的岗托金沙江大桥。大桥是1956年在前苏联道桥专家协助下建成,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大桥建成后,天堑变通途,从此千百年来“牛皮船傍水回环,欲渡时望江兴叹”成为历史。桥的两边景色迥异,一边层峦叠嶂,此起彼伏,另一边巨石林立,比肩接踵。两岸低洼处,白墙红梁的岗托民居点缀其中,不经意地掩映于树荫下、绿帐中,偶有一两柱青烟袅袅升起,凭添了几分诗意和生机。 桥上人流、客流匆匆而过;桥下江水万马奔腾,拍打着两岸岩石,由北向南,匆匆蜿蜒流去。历史烟云散尽,当年的渡口已是一片静寂。
今天,岗托村作为进藏的第一村,以其独特的文化民俗吸引着众多游客,同时也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地。祥和、美丽的岗托村里,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TIPS: 交通:从西藏江达县城到岗托村,大约85公里,途中翻越矮拉山就可到达。如从四川进入,走317国道,过德格县城,大约19公里可到。 住宿:可住岗托村藏家乐,吃正宗的风干牛肉等藏式美食。 门票:免费 瓦拉寺:空谷“海市蜃楼” 从岗托村向西,翻过崎岖难行的矮拉山,沿着峡谷间的山路下行。忽然,斑斓的山谷中,出现了一大片挤挤挨挨、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在这寂寥空旷的山谷里,犹如幻境。同行的人告诉我,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一处真实的所在。它就是鼎鼎大名的瓦拉寺。 瓦拉寺坐落在3座山峰相向对峙的山谷中,独曲河(也叫“瓦拉河”)从寺前蜿蜒流过。独曲河是江达县境内的金沙江最大支流“字曲”的支流,两河在瓦拉寺南边不远的同普乡合流,改称“藏曲”,南流汇入金沙江内。据说如果登上附近的德钦山,可以看到寺庙附近的山势如同孔雀开屏;寺庙脚下的独曲河,好似双鱼盘绕。山势与水流在这里奇特相合,真为一处物华天宝的妙地! 瓦拉寺的“瓦拉”,原是梵文音译,意为“婆罗”,原指一种圣树,引申为“高远、坚固”之意。瓦拉寺历史悠久,原属白苯教,公元1253年,元朝国师八思巴前往元朝大都(今北京)时改为萨迦寺院,是德格王的祖寺。八思巴为瓦拉寺留下了一尊极为精致的释迦牟尼铜质镀金像,还有一尊萨迦派素来比较信奉的、由柳树雕成(一说是他亲手雕成)的“黑天金刚”——藏语称为“玛哈嘎拉”,梵语意为“大黑天”,也可理解为“怙主”,是藏传佛教中极为重要的护法神。至今这佛像与护法神像,仍是瓦拉寺的镇寺之宝! 在瓦拉寺内,有一幅非常著名的壁画:格萨尔王及他的大将们。
据说,有一次,八思巴在打坐时脑中突然浮现出格萨尔和他的30员大将的幻象,于是请人画了这壁画。壁画颜色艳丽,栩栩如生,在西藏,像瓦拉寺这样将格萨尔和他的大将完整记录下来的壁画非常少见,具有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其实,瓦拉寺并非只有一座寺庙,它分为3部分。一是河边的瓦拉寺,二是附近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寺”,第三就是瓦拉寺附近新建的“五明佛学院”。 瓦拉德钦寺是民国年间瓦拉寺一个著名的修行者当曲登巴尊者创建的闭关寺庙,尊者在此成就了许多弟子,并组织三百多位刻经工匠经三十余年雕刻,完成了全套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及各传承修法的木刻版。寺内僧众闭关修持,大多数僧人都已闭关修行五年以上。 “五明佛学院”是当今瓦拉寺主持活佛于1998年兴建。五明佛学院是一所显密圆融、不分宗派、学修并重的大型佛学院,也是目前萨迦传承在国内最大的佛学院。“五明”原指古代印度的5个学科(“明”即“学问、学科”之义),包括“声明”(语言修辞学)、“工巧明”(工艺、手艺,包括音乐)、“医方明”(医学)、“因明”(逻辑学)、“内明”(佛学)。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并认为它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寂然的山谷中,瓦拉寺沉默无声,我们也震慑于佛法的庄严,一切仿佛都已凝滞。只有山下的独曲河,哗哗流淌,仿佛在讲述着有关这座寺庙的古老故事,诉说着曾经的历史风云!
地址:位于距江达县城30公里的同普乡境内 开放时间:08:00-17:00
门票:无
住宿:可在江达县城住宿,县城的住宿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般标间价位在150元/间。 波罗峡谷:绝壁之上有“神迹” 波罗吉荣大峡谷位于江达县同普乡与波罗乡交界处,离县城约25公里。从县城流来的多曲河向东奔腾流入金沙江。两岸雄峰夹峙,悬崖千丈,行驶在此谷中,抬头仰望,云天一线,奇峰耸峙,形态各异,令人赞叹不绝。 越往里走,越是幽深,两侧绝壁上,有藏文佛经摩崖石刻,字体遒劲,历经多年风雨洗礼不减分毫。峡谷的多曲河中,有传说为格萨尔下棋用的四方形巨石骰子、珠姆的“天桥”、石刻佛像等景观。峡谷半山腰处有一个很难攀上去的山洞,当地人称此洞为格萨尔降妖洞。传说很久以前,吉荣峡谷有一个坑害过平民百姓的女妖,格萨尔为民除害,伸张了正义,故在洞口处有一个无头女性形状的石头。人们说,那就是格萨尔处死的女妖。从此处下去有色江寺、波罗寺等古刹。 木刻之乡波罗古泽位于峡谷的下游。这里青山绿水,林木品种众多,尤其是刻制经板的桦木,更是这里特有的树种。波罗一带能独立刻经板的熟练艺人多达150多人,波罗古泽的刻工不仅能刻大部头《丹珠尔》和《甘珠尔经》,也能刻难度很大的风马旗和佛像图案,是名副其实的“木刻之乡”。 千古流淌的金沙江,流过昌都,继续无语南流,带着无尽的沧桑,带走了古往今来多少硝烟纷争,多少爱恨情仇。
波罗峡谷:西藏昌都江达县同普乡与波罗乡交界处,离县城约25公里。 波罗古泽:位于江达县波罗乡境内,金沙江支流扎曲河两岸,距县城约50公里,通汽车。
住宿:可住波罗乡。
相关西藏山南景点
[江河湖泊] 西藏山南-拉姆拉错
[历史古迹] 西藏山南-藏王墓
[梵音寺庙] 西藏山南-昌珠寺
[江河湖泊] 西藏山南-羊卓雍错
[江河湖泊] 西藏山南-勒布沟
更多西藏山南景点猛戳见详情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