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谁认为,
在如此孤寂的荒野中旅行
会令人感到乏味和厌倦,
那么他就错了。
世界上,
没有比这更壮观的景象了。
每一天的跋涉,
都会为你带来难以想象的美丽景色。
在藏区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动物的夏勒。图片来源:indianapolisprize.org
这段出自乔治.夏勒《青藏高原上的生灵》的话,让无数山友感到共鸣。他所说的“难以想象的美丽景色”,不仅有山川、河流与森林,还有那些生活在其中的“美妙生灵”。
诚然,野生动物是走向山野需要顾及的问题之一,夏勒用五十多年的野外勘察给出了答案:通常,它们并没有主动威胁人类的想法,你需要做的是用合适的方式给予尊重与理解。
乔治.夏勒(George Beals Schaller)
1933年出生,26岁开始野外工作;
1980年,来到四川卧龙开始对大熊猫进行行为学研究,成为自1939年后第一个接触野生熊猫的西方人;
1984年,成为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研究的外国人。由此,他在藏北开展了长达20余年的调查。期间,他18次率队穿越该区域,促成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此外,还对雪豹、岩羊、野牦牛、西藏盘羊等野生动物有过深入研究。
被大猩猩当成了同类
提到夏勒,中国山友最熟悉两个故事:一是18次来到羌塘,与藏羚羊结缘;二是呆在卧龙五年,分析野生大熊猫的行为特征。
不得不说,与大熊猫的相处中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某次夏勒外出回到营地时,发现一只野生熊猫正从自己帐篷的窗户里探出头来。后来,这只叫“珍珍”的熊猫,甚至在夏勒的床上睡过觉,并毫不客气地留下了一坨便便。
夏勒与占领帐篷的“珍珍”。 图片来源:泊客中国的新浪博客发布的《080-081,乔治.夏勒》
其实,早在珍珍之前,夏勒就曾被另一个珍稀的物种当成过同类。
那是1959年,当时所有人都说大猩猩非常危险,根本没法研究。尽管夏勒也赞同“有一定危险性”,但依旧笃定地认为:
因为危险就“不能研究”——不管说的是什么生物——都是不对的。通常而言,如果我们保持平和,以尊重对待它们,它们就会逐渐慢慢地学会信任我们。
于是,还在读博士的他来到中非,第一次在野外独立深入考察了几近濒危的物种——山地大猩猩(据说当时仅剩450头),方式则是直接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上安营扎寨,与大猩猩一起生活。要知道,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动物学家这样尝试过。
夏勒拍摄的大猩猩。图片来源:songshuhui.net 摄影:乔治.夏勒
说起这段相处,夏勒回忆道:“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来到一个大猩猩群体的旁边,找一根低垂的枝干爬上去观察,以免被稠密的植被阻碍视线。”就这样,他执着地缠着这群体重超过150公斤的人类表亲,想要与他们交朋友。
终于有一天,夏勒成功了。当时,一头雌性大猩猩爬上了他所在的那棵树,两者互相对视了一眼,见夏勒没有动后,猩猩犹豫了一会儿,便呆头呆脑地挪了挪屁股,坐在了身旁。
夏勒撰写的《大猩猩之年》。图片来源:press.uchicago.edu
“当时我们俩心里都很紧张,那是一个可爱的瞬间。”自那以后,大猩猩群体就接受了夏勒,晚上甚至可以睡在它们附近。
雪豹与毛毛虫
除了是首个与山地大猩猩并肩而坐的人,夏勒还是过去25年间见过喜马拉雅雪豹的两个西方人之一。
雪豹是一个相当神秘的物种,它们有着“华美的烟灰色皮毛上点缀着黑色的玫瑰斑点,尾巴长而柔软”。夏勒知道,这是一种灵敏的动物,它能从很远的距离,闻到人的气息,从而避开相见。因此,想要寻到他的踪影,只能先野化自己。
夏勒与美丽的雪豹。图片来源:bjsite.sohu.com
于是,在世界上可能存活雪豹的地方,夏勒在帐篷里一待就是一个月,野化自己。最终,当然两者命定的相见了,不过有些戏剧性,因为“野化后的夏勒,是被雪豹发现的。”
在一次追寻雪豹的旅程中,还发生过一个插曲:当时,夏勒与助手驱车行驶在海拔6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到达当雄一条路段时,发现一些西藏男女老少正在马路上弯着腰不知在捡什么东西。
夏勒走下车,看到他们捡起的是一种黑色的毛毛虫。
“你们捡这些毛毛虫干什么?”夏勒问。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毛毛虫都爬到马路上了。把它们送回到草原上,毛毛虫就会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了。”一位西藏小姑娘回答。
少顷,夏勒也弯下腰,开始捡起毛毛虫。此时,助手在一旁看了看表,催促道:“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走吧,不然要耽误我们进山考察雪豹了。”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应了句:
雪豹是一种生命,但是,这些毛毛虫也是一种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到达天堂的路。
在夏勒眼中,每一种生物都是平等的。图片来源:vidadasaves.com
助手听此,也弯下腰,捡起地上那一只只毛毛虫。
赐予灵魂的礼物
只要与夏勒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话不多,对山野非常痴迷,每次外出还在县城里准备物资的时候,他就会经常问身边的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一点儿也不愿意呆着。
这种无限的热爱,也许可以用下面一段话解释:
我是个喜欢空间的人,如果我站在山顶,眺望四周,几百公里以内都没有人,远处有些藏羚羊或者西藏的美景,夜晚我可以躺在睡垫里看天上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那是一种赐予灵魂的礼物,在城市很难找到。
这种呆在城市无法体会的美妙感受,引领者夏勒57年义无反顾行走在野外,纵使已83岁高龄,每年也有接近8个月的时间登山涉水。许多人会疑惑:“家人难道不反对?”
夏勒的妻子凯伊。 摄影:乔治.夏勒。
从这点上来说,夏勒是幸运的。他的妻子凯伊,从开始就十分支持,并成为一名助手陪伴其走过许多地方。在两个孩子入学前,甚至也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帐篷中。
凯伊与孩子们在野外。图片来源:360doc.com 摄影:乔治.夏勒
夏勒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推动了全世界20多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挽救了山地大猩猩、藏羚羊、印度低地老虎等数个物种,被誉为动物世界中的“辛德勒”。
面对深入接触过那么多的珍稀野生动物的夏勒,许多采访都曾问过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如果可以选择,你想变成哪种动物?”他的回答是秃鹰,因为:
秃鹰可以高高飞在群山之上,不用挥动翅膀,就能翱翔观察下面的一切。尽管我喜欢大猫,尤其喜欢虎,可如果变成了虎这样美丽的动物,就得不停地四处观望,确定没人拿着枪指着我。但,没有人会对一只秃鹰开枪。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总有些无奈。或许,等到人类与野生动物都可以不借武力消除心中恐惧,平等相处的那天,夏勒就能安心选择成为自己最爱的老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