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石头/要守着我这个旅人/一百朵花也不能开放/我在日喀则湛蓝的天空下/像一个孤独的孩子/凝视着我自己的内心。
——阿罗《这片天空下》
后藏地区的寺庙众多,建筑风格各异,寺庙内遗存颇多的文物珍品。扎什伦布寺殿宇毗连、群楼叠叠、金碧辉煌,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白居寺是江孜平原上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萨迦寺在西藏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第二敦煌”之称;还有红河谷中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见证者——江孜宗山古堡……足以让你领略到后藏文化的魅力。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2016年09月刊
作者:文/ 肖枫 图/雁海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扎什伦布寺:钻石镶嵌的未来佛
扎什伦布寺,坐落在城西尼色日山之下,这座日喀则市最大的寺庙,是历代班禅驻锡地。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
按佛教有三世佛的说法,“过去佛”即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现在佛”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就是弥勒佛,即强巴佛。强巴佛殿是整个扎什伦布寺最为抢眼的佛殿,这幢朱红色的建筑四四方方,高约30米,要进殿里朝拜还得先爬一个很陡的“天梯”。高大的强巴佛铜像端坐在殿里,右手举在胸前,端庄典雅,完全不是内地寺庙看到的弥勒佛那样挺着大肚,开颜大笑的模样。这尊佛像是九世班禅曲结尼玛于1914年修建的,共用黄金278公斤,紫铜11.5万公斤,也是现今世上最大的铜像。为了解决采光,佛头位于天井上方,四面建有五层回廊,以便人们通过木梯上去逐层看清大佛的每一个细节。当你爬上第五层的冠部殿,你可清楚地看到它的面部嵌满珍珠宝石,眉宇间的“白毫”,竟是用一颗核桃大的钻石、30颗蚕豆大的钻石、300颗珍珠,以及上千粒珊瑚、琥珀、绿松石镶嵌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沿佛像主尊转一周,轻抚基座,经无数人的抚摸,已经相当光滑。再次回到佛像正面,双手合十,静静站在佛像前,闭着眼,眼前浮现的仍是强巴佛宝蓝色眉弓下深邃的眼神。
萨迦:莲花里的三色花蕊
第一眼看到萨迦城,你会发现,这里的民居结构跟其他的藏式院落相差不大,在屋顶上也晾晒着天然的燃料牛粪饼。唯有不同的是,这一间间房屋的外墙上都涂有青色、红色、白色三颜色。
三种颜色所占的面积和形状都还不一样,青色为方块状,在墙上所占的面积最大。红色为横条直线状,一般靠近房顶位置。而白色多为条纹状,顺着房屋外墙边缘游走。这三种颜色的线条块似乎按照着某种隐秘的排列规则,呈现在萨迦古城房屋的外墙上。
这样的着色,有其特定含义。红色代表文殊,白色代表观音,青色代表金刚手菩萨。这里就是萨迦派的发源地,萨迦派因此也俗称“花教”。萨迦派主寺萨迦寺红白黑三色墙高而坚固,墙角有角楼,既古朴雄浑,又落落大方,有一种说不出的大气。
这里曾是萨迦王朝的首府之地,是当时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萨迦南寺从那时起就已经收藏了各种稀世珍宝,一直保存至今。这当中,最神秘的要属萨迦寺的经书系列——贝叶经和经书墙。
贝叶经是一种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距今已有了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保存下来的贝叶经不超过千部,贝叶经也有了“佛教熊猫”之称。贝叶经虽起源于印度,但目前萨迦南寺还是保存贝叶经最多的地方。由于贝叶经极其珍贵,公开展示的机会并不多。不过没关系,萨迦南寺的大殿“拉康钦莫”里有一面足够震撼的经书墙。
从“拉康钦莫”大殿的正门进入,殿堂内部的面积大得惊人,足足容下了四十根直托殿顶尾架的红漆大柱,靠近正门的四根尤为粗壮。这四根大柱上都用各色哈达包裹,其中一根还围着一张完整的虎皮,听僧人介绍说,这张虎皮的年月跟萨迦南寺一样古老,也有将近900多年的历史。
“拉康钦莫”主殿主供佛为释迦牟尼、萨迦五祖灵塔,由于整个大殿宽敞无边,所以这些佛像灵塔看起来也是气势非凡,但没想到重头戏还在这些珍贵佛像灵塔后面。大殿的西北方位的佛像下面,有一灯光昏暗的暗室,低头从这里穿过,就可以来到经书墙的脚下。在抬头的一刹那,突然感觉这面墙根本望不到顶,就算用藏书浩瀚来形容也够不了这经书墙的气势。8万余部从元代保存至今的经书,层层叠加堆满了长60米,高10米的墙壁,“天成神妙殿,倒墙不到覆经”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在经书墙下面的通道出口处,还有一部世界罕见的重达千余斤的夹板式经书,这部《布德甲龙马》可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