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2018-03-06 45

西藏旅游》2018年三月刊内容精彩抢读

‖封面故事‖
曾克寺的佛塔
封面图片/李锦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这张照片是我在2016年8月拍摄的,这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曾克寺旁的一座古老的佛塔。曾克寺距县城30余公里,位于杜柯河畔,是全县有名的寺庙之一。整个寺庙依山傍水,四周林木葱郁,经幡、玛尼堆、泉眼及古老的水磨与自然的小桥流水融为一体。寺庙塑立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佛塔1108座,多彩但不失本色的用玛尼石堆成的佛塔矗立于蓝天与青山之间,让每一位游人无不感受到风景的壮美和工匠们对大自然与宗教的敬畏。

旅行,赋予了每一位摄影工作者艺术的生命,而这样的旅行让这份艺术的生命更显厚重。

‖美在西藏‖


梦回西藏

文/陈佳雨  图/罗斐 林世强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梦回西藏,去往有风和沙的地方,去往落日染红的地方。

那片土地,矗立着亘古的沉默。世人奔赴于此,追寻着一个遥远而真切的梦。

终于,我去往了这向西的路途,踏上了这片纯净的泥土,倾听海潮般的呢喃。是因为它的美,亦是因为内心的声音在呼唤。我在多情湖前潜心等待,捕捉了霞光温柔和晨光轻盈;在经道上留下空白,感悟了虔诚眼神和不止的匍匐;在雪山下记录光影,收获了金黄牧场和马放塞外。

用行走去覆盖时间,安放理性。在西藏,给拘束的生活让出一块自由的空地。

‖本期策划‖
石头
不只是石头
文/陈佳雨 李贞  图/李锦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从古至今,中国对于石材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在文化宗教、生活建筑、器物装饰等方面可见一斑。石头是人类进化发展过程及社会文明继承创造的不朽见证。在西藏,人们对于石头的应用,也非常详尽地呈现了藏族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和丰富的宗教文化,深刻地展现出了藏民族深厚的艺术根基、极高的艺术修养。

本期策划,以石之于“史”、石之于“食”、石之于“诗”、石之于“饰”四大板块儿,谈及石头在西藏宗教文化上的刻画之史、石锅熬煮出的自然之味、石砌房屋的建筑之诗意以及细致打磨的饰物之精美,借此,随我们一起触摸到那些藏文化的历史纹路和艺术轮廓,收获石头上的史之韵、诗之意,食之味,饰之美。

石头都可以不只是石头,那么你也可以不只是你。毫不起眼的石头可以成就花样的精彩,那么你所以为的平凡也可以不平凡。

‖本期策划‖
有石则有
“史”
文/陈佳雨 图/云乐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藏族先民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果腹,垒石屋以避寒,佩石坠以驱邪,维系着长久不衰的灵石崇拜情结。石头与西藏的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谈西藏的文化,必定绕不开佛与信仰,而坚硬恒久的石头便成了藏族人信仰与心中神明的承载之物。在西藏,随处可见的玛尼堆,千佛崖下的石刻,药王山的刻石人,千年石窟的壁画等等,都是藏族人在石头上安放信仰的最佳证明。无论是石块还是岩壁,它们都被认真对待,聚万物之灵气,集神之加持,藏族人绘之刻之,流传千年,书写了史实,温润了人心。通过这些石头以及石头背后的人,我们走进藏地的宗教文化,感受藏族人精神世界中的信仰之力。

‖本期策划‖
玛尼石
写在大地的经卷
文/吴海霞 嫣红
图/阿拖施晓君 沈云遥 李应珍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石头,象征着“永恒”,在一片尊重石头灵性的土地上,藏民族为石头附加了精神和信仰之力,让它们成为了写在大地上的经卷,不再仅仅只是普通的石头。它们粗犷、自然、纯真、朴实,代表了藏族的灿烂文化,更彰显了藏族人的智慧和他们纯洁的心性。

‖本期策划‖
东嘎皮央
岩石上的艺术
文 图/俞竞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行走于洞窟之中,置身于恢宏威严之下,尽管壁画内容各不相同,但在漆黑一片、四下寂静的氛围里,仔细端详画中佛像或者其他各式图案,依旧油然而生莫名的神圣感,由衷而生强烈的敬畏情,惊讶于东嘎、皮央石窟所呈现出的史之华彩。一个古老的王国如流云般掠过,但留下的这些黄色洞窟和岩石艺术却依旧以静默的姿态,为后人固执地铺陈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浮光掠影。

‖本期策划‖
药王山摩崖石刻
“千佛崖”圣地
文/肖枫 傻猪猪的窝 图/落榜进士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16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叫乐尊的僧人行至敦煌东南的鸣沙山东麓,忽见崖壁上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打坐修禅。在此后千余年,后人陆续在此开凿洞窟、绘制壁画、雕刻佛像,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千佛崖。在西藏,也有一处叫“千佛崖”的圣地,即与布达拉宫红山遥遥相望的药王山摩崖石刻。

‖本期策划‖
药王山下
凝固时间的人
文/桔猪 米其ML  图/桔猪 聂兰娣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如果说石头是最能与时间抗衡的物质,那么石刻就当之无愧是可以与时间媲美的艺术,而这些刻石头的人就是“使时间凝固的人”,因为他们把历史的经文变作了承载着福祉的经石和经塔。在这五光十色的时代,他们过着看似单调的平凡日子,却铸就了最不平凡的信仰。

‖本期策划‖
有石则有
“诗”
文/陈佳雨 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丹巴的藏寨碉楼,由石头砌成,正因石头原料的古朴原始以及人文装点的生活味十足,让此地有了诗之气韵。藏寨即居住之所,丹巴人插上风马彩旗,为石屋绘上红黑白三种颜色,将自己的风俗信仰、审美意识、生活习惯都融进建筑设计理念之中,是智慧的表达;碉楼即防御之楼,因石头之色颇为古老,入目皆是土黄高楼,因而散发着祖祖辈辈记忆的温度。浓荫绿抹间的藏寨与碉楼相依相存,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静秀古朴炊烟绕,日出而作日落息,便是此地宁静的诗意生活写照。
在丹巴,“人,诗意地栖居”不只是一句名言。

‖本期策划‖
嘉绒藏寨
田园石屋
文/潘勇 图/潘勇 阿拖施晓君 林子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在千百年的世事变迁中,即使这些古老的石头建筑和中国西部千万个散布在山间河谷中的村落一样,早已在复杂的民族战争、迁徙和融合中失落了自己的历史。但幸好,我们这代人还能看得见、摸得到、走得进那些遗留下来的,写满沧桑的石头屋。看到的,不仅是建筑之美,触摸的不仅是曾经的历史,更品味了丹巴人诗意的田园生活。

‖本期策划‖
有石则有
“食”
文/李娟 图/邱浩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距今四五千年前,西藏各地已普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阿里那曲拉萨昌都山南、林芝等地有大量新石器遗址的发现,特别是昌都卡若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建筑遗迹及石器、骨器、陶器和各种动物骨骼、粮食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西藏远古先民生活的图景,展示了西藏远古先民衣、食、住、佩饰等物质和精神民俗的基本风貌。

西藏墨脱石锅和西藏山南达古石锅源于新石器时代,古人以石为锅,烹煮食物,容器、炊具、汤勺都就地取材,族人外出狩猎、工作时,只要带上一包盐巴,利用简单素材,就能煮出一锅美味料理,充分展现其生活智慧—有石则有“食”。

‖本期策划‖
墨脱石锅藏香鸡
山的味道
文/珞巴 图/大海 珞巴 阿拖施晓君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墨脱石锅离开墨脱,大多被运送到另一片高山林海—鲁朗,鲁朗海拔3700米,是318国道的必经之地,距离林芝市八一镇大约80公里。来到鲁朗旅游的人,必尝其特色美食—石锅鸡,这道食物由鲁朗的森林特产与墨脱石锅烹饪而成,集新鲜与古老的滋味于一身,让你品尝到大自然的山的味道。

‖本期策划‖
达古石锅烹藏鱼
江的味道
文/李贞 严昌枘 图/严昌枘 李珩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石锅鸡鉴于其宣传力度和广度,目前已经成为了鲁朗的一道招牌菜肴,家喻户晓。而西藏的石锅除了墨脱能出产以外,山南加查、桑日也能出产,叫—达古石锅,其石锅的外观造型与墨脱的石锅有所区别,一对可爱的“鱼尾”耳朵可谓是达古石锅的标志。以前老达沽村的村民们主要都以捕鱼为生,所以石锅鱼自然成了当地的一道特色佳肴。达沽村的特色美食石锅当归鱼,目前这道菜没有推广没有普及更没有商业化,所以下馆子就别想吃到了,不深入当地人家,完全无福尝鲜,可以说,非常鲜为人知,大江深处有美景也更有美食。

‖本期策划‖
有石则有
“饰”
文 图/汪雅丽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以苗族为例的很多少数民族都十分喜爱银饰并以银饰为主要服装配饰,看起来十分精美。而在雪域高原这片曾经的海底大陆上,藏族人更乐意用大自然馈赠给他们的,那些经过千万亿年在自然的怀抱中形成的石头,来作为他们最喜爱的装饰物。

藏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比如世界屋脊之巅的普兰和札达一带,独有的传统服饰当属藏地服饰中的精品。在阿里普兰服饰的“飞天服”中,女人们头戴月牙状的珠冠并垂于脑后,在右肩上垂挂与头饰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饰物,其上缀饰松石和珍珠,胸前层层叠叠地挂满了用珊瑚、松石、琥珀等做成的各种饰物,有的长至膝部,颈处围一较宽的用红珊瑚排列而成的项圈,尽显富丽、华贵。

在雪域高原,有隆重的节日或重要的活动时,时常可见藏族女子和男子身着华丽的藏装,并用天珠、绿松石、红珊瑚、砗磲、象牙玉等宝石作为饰品来丰富头饰和服装的配搭。这些饰品的佩戴范围极广,从头顶、发辫、脖子可以一直到腰部甚至腰部以下,独特的造型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西藏这片广阔的天地上,不同的自然生态和民风民俗,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服文化,同样也催生了耀眼美丽的饰文化。

‖本期策划‖
代代相传
藏家珍宝
文/汪雅丽 白玉芬 聂兰娣  图/南木加  齐齐格果果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一颗足抵所有嫁妆的昂贵的天珠、传说凝脂万年而成的象牙玉、供佛七宝之一的绿松石还有来自皇家赏赐的珍贵宝石红珊瑚,这些美丽的石头虽不及钻石珠宝那般绚丽夺目,却也别具风味。它们蕴含着普通钻石珠宝所没有的信仰之力,它们体现了几千万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每一块小小的石头饰品,都代表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藏地掌故‖
拾梦西藏女儿国系列之三
古羌族与藏族之渊源
文 图/白玉芬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地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起初它源于河煌地区的牧羊民族,而后向东南迁徙,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它大部分已融合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中,只在四川的岷山地区保留了全国唯一的一块羌族聚居地。

藏族与羌族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藏族和现在的羌族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距今6000年以前,他们就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带。而“羌”字即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

‖特别策划‖
一季桃花
满世芳华
文/李娟 图/卢海林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许多人常常念叨着想有“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执子一人手,相约桃花下。

对于林芝的桃花,常常因为那满山遍野的粉红和醉人的淡淡芳香而给人一种置身于梦幻的错觉,仿佛闯入桃源一般,连步子都轻盈了几分。一棵棵古老粗壮的桃树,似在诉说着守候数百年的过往故事,吟咏着与雪山终日厮守的春日恋曲。

微风拂过,一季桃花飘落,点缀了整片林芝大地,惊艳了整个春天,旷达、宏远、宁静,让人不忍拒绝。这便是林芝的芳华,整个春天的芳华,向来如此,世世不衰。遇见林芝,爱上这里。林芝桃花,就是有着这样神奇的魅力。

‖特别策划‖

邂逅一片桃林
收藏一城春色
文/阿拖施晓君 东西 图/阿拖施晓君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三四月的西藏,春寒未尽,而位于藏东南的林芝,却已是花的海洋。远方的雪峰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而眼前的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粉嫩的桃花,在气势磅礴的雪山怀抱中无限柔媚。繁花似锦的野桃林,映衬着湛蓝天空、洁白雪峰与碧玉般的尼洋河,美不胜收,美到让人呼吸凝滞。

‖特别策划‖
林芝寻花
文/李娟 图/阿拖施晓君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醉”是三月春风里,繁华如梦桃花境。雪山、花海、青稞、草甸,用一树桃花香,染一身桃花醉,说好了不见不散,不醉不归。

西藏林芝桃花,被称为“全世界最美的桃花”。每年三月,野生桃花开得满山满谷,此时,亦是一年一度的林芝桃花节举办之时,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林芝桃花独特的美。今年三月二十九日,二零一八年的西藏林芝桃花节也将如约而至。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来寻访中国最美丽的春天吧。

‖特别策划‖
咔嚓!一起拍桃花
图/小风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桃花烂漫之季,约上TA,带上相机,置身花海,感受浪漫。

‖目的地‖
岗乡
中国最美的原始森林
文 图/绿豆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每次听到岗乡,都有种要越过山冈的感觉。森林是地球的绿肺,岗乡这片云杉林,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呵护下,在喜马拉雅高寒的锤炼中,茁壮而顽强地生长着。没有这片森林,岗乡,可能就不是岗乡,岗乡,也只能是岗乡。

西藏人物
你看你看
风景的背后
有年轻人的光景
文/鹿上  图/鹿上 蔡红 桔猪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高分纪录片《极地》的播出,用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为西藏的生活画上了注脚。

不过,我一直有个疑问,《极地》中的故事主角们真的是平凡人吗?

是的,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不是,对于一名普通的旅行者来说,他们依旧遥远,屏幕中那些“平凡”的生活和风景反而为西藏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气息。

那些我们随时可能接触到的平凡人,在旅行的背后、西藏的背后,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在与这片土地亲密接触的这些人的眼中,西藏的风景又是什么色彩?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情审视着这片土地?

你看你看,西藏的背后,还有年轻人的光景。

‖西行漫记‖
一路西行
一路回归
文 图/段霜凌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对于西部藏地,我一直有种迷一样的向往,许是缘于我对藏文化知识一知半解而催生的探知欲,许是因为圣洁的雪峰、神圣的寺庙,许是因为那片不染尘埃的天空。现如今网络发达、信息共享,关于西部地区的文字介绍、图片描述非常的多,而看到的越多,向往就越强烈。但限于时间及俗事牵绊,西部游玩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即使来去匆匆,这一路值得记录的东西也太多,只能选择较典型的分享。

‖西行漫记‖
喜马拉雅南麓
尼国神旅
文/黄一丁 图/赵利山 陈义勇 高承 赵璐璐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出行前我临时抱佛脚看了不少“尼泊尔神话”:穿越高不可攀的世界三极,来到神境般的喜马拉雅南麓,山脚横卧着那个狭长国度,窗外不是都市里密集的巨厦高楼,而是视觉中极度仰视、晕眩落差、不止一座的8000米级冰峰。加德满都三镇里傲然矗立着数不尽的古迹遗存,那些绚丽的神庙、木雕、石雕或佛塔们,以最密集和精湛古老的方式,给来访者以迎头痛击式的视觉轰炸,数百乃至上千年的王朝累迹构筑起层层叠叠的浩大奇观,印度教及佛教如艺术之母般的历史绽放,“人神一体”“教俗交织”的异国风情……那样一个南亚山国,好像依然时刻安卧在数百年前的时光,依然在“前现代”的神灵世界里密密麻麻地信步徜徉,等你光临。欢迎来到“神的国度”。

‖故事‖
日喀则的小茶馆
文 图/落榜进士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茶馆可以说是藏族人日常生活中最常去的地方了。在拉萨、日喀则,茶馆随处可见,甚至在整个西藏的各个小县城小村庄都会有茶馆。甜茶是藏地的特色饮料,茶馆也是藏地最惬意最市井的地方了。与“钢铁森林”里的人们喜欢点一杯咖啡一坐就是一下午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在茶馆享受的不是小资情调而是生活。

西藏旅游杂志

订阅方式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8-26
2、网上订购: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前往购买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不只是石头——《西藏旅游》三月刊抢读 https://www.51wzxz.com/13302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