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早知道就不来了!西藏这个传统仪式震撼得让人久久走不出来

区旅游发展厅  2024-03-08 17:06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言: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非遗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唐人用汉字演算着未知,秦人用铁马演绎着英雄。

我们没法回头,重新回到唐宋齐鸣的年代,

去聆听君子训诫,去见证淑女风华。

但是,我们可以看着非遗“回望”过去。

二牛抬杠的犁耕是“开耕”的彩蛋,挥袖折腰的锅庄是生命的圆舞。

 

我曾以为对古老文化的忘却在所难免,

直到我看见“西藏开耕仪式”、锅庄舞还有彩虹般的“邦典”。

接下来

跟着小卓玛来一场西藏春耕看“非遗”!

图源:中国西藏旅游

锅庄,是牧区藏语“果卓”的音译,

它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锅庄舞在藏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字:

在卫藏地区称“果尔谐”,

藏东地区称“果尔卓”或“锅庄”,藏北地区称“卓舞”,等等。

如此多的方言名称足以见藏族人民对它有多热爱,

但名称含义基本相同——围成圆圈跳舞。

锅庄舞的种类和类型较多,

锅庄的音乐大多朴素简洁、结构简练

一般由慢歌段和快板段两部分组成,

通常情况下快板段落是慢板段落旋律的简化和紧缩。

 

“邦典”也是每年一次春耕仪式上的一道亮点

是西藏妇女系在腰间的“藏式围裙”堪称系在腰间的彩虹

“邦典”最初产生和设计的根本原因

是为姑娘们在怀里拥抱孩子提供便利

再者是作为捡拾牛粪所需的容器

同时也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

外观上“邦典”是由多种颜色配成的条形图案

 

据史料记载,该品系距今1000余年前先民依照雨后彩虹编织而成。

拉萨和后藏地区人民至今也有佩戴“邦典”的习俗。

不少人认为“邦典”是女孩子已婚的标志,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喀则、山南和拉萨,

很多年满15岁的女孩子在藏装上用“邦典”加以装饰。

开耕节开启春耕春播

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是“萨日索当”

这个最早的农田在荒芜的境遇,遇见了神猴与罗刹女的传说,

并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五谷的种子,

于是雪域高原西藏有了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

与内地和其他地方不同,西藏采用二牛抬杠的犁耕方式。

雍布拉康与农田 摄影师郎朗

每年春耕时节,雍布拉康山脚下的农民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

来到萨日索当田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这也是西藏的开耕起源。

开耕仪式在藏语中被称为“聂卓”,在藏语中“聂”是指肩膀,

“卓”就是一种彩礼、盛礼。

所以开耕仪式是西藏整个农事活动中的盛典

适宜春耕春播的时间由西藏天文历算测定。

由于气候、海拔的不同,

西藏每个地方的开耕仪式时间也不同。

图源:中国西藏旅游

到了春耕春播仪式当天,

当地的居民们通常会身节日盛装,

齐聚田间地头,伴着青烟袅袅,

大家欢笑着聊天、吃卡赛、喝酥油茶。

图源:山南旅游

男士头戴圆筒帽,身穿白色氆氇,脚蹬黑色靴子,

牵着自家的公牛来到开耕现场。

伴着田地间升腾的桑烟,

围着“邦典”的七名姑娘一字排开,

手捧切玛盒与青稞酒大家一起高声歌唱。

前来参加仪式的村民给公牛主和拖拉机手献上洁白的哈达后,

拖拉机手正式开始耕作。

图源:西藏卫视+

第一个犁耕者率公牛在农田之上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

划出新年的第一犁,

其余村民驱使着自家的公牛也紧跟其后,

锃亮的铁犁在农田上翻出一条条小沟。

跟随在后的姑娘们挥手抛洒,

一粒粒青稞种子落在泥土中,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中国古代,农耕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

开耕节则是农民们祈求丰收、播种希望的日子

摄影:肖枫

在内地的一些地区,开耕节仪式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成为了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仪式旨在祈祷来年的丰收和安宁

这些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农村的开耕节仪式与中国内地的农耕文化之间

或许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星辰灿烂,藏着人们最深的愿望,

姹紫嫣红,绽放俗世最超越的寄托

每年一次的西藏“开耕仪式“恰似佳人擦肩而过的回眸一笑,

是忙碌生活中那道穿越斑驳的树影,

来西藏体验一次“开耕仪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