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藏香奶茶

  2019-05-29 16:57

  来碗奶茶?不,是来一壶

  徘徊在大昭寺广场,周边茶馆的气息时不时陪着清风扫过你的鼻尖,让你抓住一点香甜的踪影,却又不敢断定这到底是寺庙传出的香烛之气,还是煨桑炉里散发出的悠然木香。你隐约感到有些茶的诱惑,却又传来一阵酥油的浓香。你一个人柳树般栽种在地里,头部随着轻风的方向左右摆动,你像一只饥渴的狼,可你却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你不确定自己该去哪里,你的脚已经扎了根。

  正是因为这被虔诚环绕的孤独,你开始明白什么叫不破不立。你打算放弃你所有的执念,不去追问芳香的来源。你清空了一切,随便跟着一个念经人就走进了一扇没有名号的门。

  里面有些昏暗,亦有些香薰的气息,不过浓烈的奶香和酥油的霸道还是占据了你那本不太灵敏的嗅觉。几个藏族人在桌子旁“窃窃私语”,面前摆着一个圆润的碗,里面有些你不太明白的汁液。

  这里,便是藏茶馆;这里,便是八廓街;这里,便是拉萨;这里,便是西藏;这里,便是藏茶的故乡。看着前言的情景,你想起了禅茶一味,这些修行的人,他们是否也和你有一样的忧伤?他们生命中的茶,是否也和台湾的功夫茶那般细致讲究,和四川的长嘴壶茶那般花样多端,和北京的大碗茶那般情调十足?

  管他呢!茶就是茶,茶就是水,茶就是一味饮料。只不过一壶茶煎尽百味人生,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客官,来一碗?不,是来一壶?

  如果你盼望着一个穿着时尚的摩登小姐,走着时尚的猫步来到你的面前,递给你一张精致的菜单,送上一个职业的笑容:“先生,请问你喝什么茶?”那你就该用几近绝望的失望来为自己的无知埋单了。因为这里没有含胸挺拔的摩登小姐,没有旁侧开衩的旗袍,也没有被筷子撬开的职业的笑容。这里有的只是头顶耀眼饰品的阿佳、阿妈,身着暗色藏袍的藏族大叔,还有手腕戴着圆润闪光佛珠的帅气小伙,而他们的笑容,则是带有情感的天籁之音。这里充满了原始古朴的气息,和墙上的唐卡一样意义深远。

  茶馆里没有铁观音,没有大红袍,也没有西湖龙井,有的只是酥油茶和甜茶。要一杯?没有。要一壶?马上到。不要以为这是在欺骗你,这只是一种品饮习惯和高原特有的方式。西藏作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不仅因为信仰浓郁,还因为海拔“高昂”。这里气温低,散热快,一杯茶在你还没喝上几口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温热的缠绵,那绝对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另外,在拉萨喝茶,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是三朋四友聚会闲聊的绝佳方式,若只一杯,岂不辜负了大好年华?

  喝不惯?不,是你对陌生恐惧

  酥油茶是西藏的重要名片之一。现如今,提起西藏很多人都会想到酥油茶,反之亦然,宛若沉鱼落雁不分不离。只是这酥油茶是喝惯了铁观音的我们一般难以接受的,不仅仅因为浓烈的酥油味,还因为茶里的咸。这种由砖茶、酥油、盐巴所熬制的藏地圣品味道有些奇特,但我想,喝不惯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还不真正的了解,我们对陌生事物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

  那些担心未来的人是因为对未来一无所知,那些担心婚姻的人是因为不知道两个人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那些害怕黑夜的人也一样恐惧着漆黑中的未知事物。我们把自己都看得太重,把结局看成了一切,所以我们不敢尝试新鲜的东西,这种恐惧深入我们的骨髓,甚至连喝一杯茶的勇气都被消磨殆尽。

  我们像一首精美的小诗,战战兢兢地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诚惶诚恐地等待着那个知音的出现。若有缘,遇见便是一生所幸,否则,只得永久埋没于尘世之中,直到黄沙散尽。酥油茶不仅仅是茶,也不仅仅是一味饮料,在雪域高原之上,它有着独特的地位。自文成公主结缘松赞干布起,西藏的茶文化便开始了它无休无止地慢慢征程。随着唐蕃古道的成熟,也随着茶马古道的开通,茶,逐渐成了这个佛域之城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西藏之茶,随着历史的迈进,其品类逐渐增多。西藏的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与调饮两大类,清饮为清茶,调饮包括酥油茶、奶茶、面茶、油茶和甜茶。甜茶出现和流行较晚,其它各类的具体出现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初来拉萨的人一定要去品尝一壶酥油茶,就像一定要去大昭寺磕一次长头。为的不是了却一桩心愿,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一种文化。

  传统的酥油茶制作方式颇为独特,与内地的煎茶和泡茶有着天壤之别。同样是茶,却彰显出了不同的文化。酥油茶的原料主要是压紧的砖茶、酥油和盐。制作时,必先将茶叶捣碎,然后将茶叶加水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与酥油和食盐相混合,用专门的搅拌工具“甲洛”进行搅拌,直到混合均匀为止,然后进行加热与保温即可。一杯茶,看似容易,实则工序繁琐。要喝上一杯口味纯正的酥油茶,还得有缘遇上以为技艺娴熟的打茶之人。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酥油茶制作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和我们在年岁的增长中逐步慢慢成熟一样,很多东西被新物件所替代,很多东西则直接被遗忘。现在制作酥油茶,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搅拌工具,传统的“董莫”(酥油茶桶)和“甲洛”都已经逐渐被束之高阁,正在成为一件件珍贵的藏品。更有甚者,市面上的酥油茶粉遍地都是,和速溶咖啡并无两样。

  这让我想到了台湾歌手彭佳慧的《鹿港小镇》:“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了他们拥有的。”

  甜茶出藏地?不,它自天竺来

  在拉萨,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坐落着一家甜茶馆,有名的或是没名的,有名字的或是没名字的。甜茶馆里一般都备有酥油茶和甜茶,其他的品类却未必每一次都能有幸遇到。拉萨甜茶馆最多的地方当属八廓古街一带,而这里最负盛名的则是老光明甜茶馆。

  老光明离大昭寺只有百米之遥。常去里面的十有八九都是对藏族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人,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藏族人。近年来,随着老光明的名号越来越响亮,这里聚集了一批崭新的陌生的面孔——驴友。他们素不相识,在这里第一次会面,然后差不多每天都在这里喝上几杯。和酥油茶不一样,这里的甜茶不论壶卖,按杯计算。进门时自己在消毒柜里取上一直透明的玻璃杯,找个空闲的位子随便坐下,把零钱放置桌上,阿佳给你满上一杯,便会拿走七毛钱。一次下来,要是能喝上七元的甜茶,估计离开时你的第一件事便是满大街找厕所了。

  甜茶馆里大多都是藏族人,他们或一个捻着佛珠,念着经,一个人坐上一上午;他们或一群人,带着小孩和老人,说着你听不懂的藏文,在里面逗留一个下午。这里有情侣、有朋友、有家人,甚至也有僧人。我和明月、阿英、小羊以及花生都在老光明相识,曾在这里眷念红尘般依依不舍,一次又一次地在这里消磨时光。屋子虽然有些昏暗发黑,但那份质朴的情感在这里却是亮亮堂堂,令人终生难忘。

  无论生意再好,只要一到下午5点半,老板便会准时关门,阿佳也不会再走过来为你斟茶。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时间,赚钱却不贪得无厌。

  在西藏,甜茶主要在拉萨一带流行,由红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甜茶并非西藏本土所有,这种教人学会享受生活的绝佳饮品,通过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传递到拉萨。

  交流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传来传去便可互通有无。世界上所有的茶都源于中国,而现在中国的很多的茶却来自国外。印度很早便从中国输入茶叶,1662年曼德尔斯罗在《东印度纪游》中提到印度人饮茶之风“已很普遍”,但没有植茶记载。直到1834年,印度才开始种植茶树,并全面学习借用中国的茶树栽培及茶叶的加工制作技术,19世纪后成为了世界茶叶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地,以红茶为主。但是,甜茶在印度起于何时并没有得到考证。在17世纪初期,红茶现身于英国的大小咖啡厅。

  据考证,西藏真正纯正的甜茶应当是由印度大吉岭红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不过和酥油茶有着一样命运的是,市场经济催生了甜茶粉。看来,天堂的东西终归是美好的,尽管遥遥千里,但大家都还是想要一尝鲜味。

  只不过,品茶一定要品味到那最为本真的一泡,不是第一泡也不是最后一泡,茶冲泡的遍数多了,香就淡了;冲泡的水温和方式错了,味儿也就散了。而最为凄惨的,莫过于茶叶和泡茶之水的真身不纯。

  若是方寸之间均能了然于心,重视人生的过程和周边的风景,想必,每个人都愿意前往西藏来一壶浓浓的酥油茶,坐一下午听听那难懂的乡音吧!

  藏茶渊源(做TIPS)

  茶叶入藏前的西藏饮料

  学者研究,在茶叶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西藏很多地方的人们都用一些具有保健或治疗功效的植物的根、茎、叶、皮熬水饮用。这些类似茶水的特殊饮料,最初因其医疗保健作用而备受推崇,至今仍有一些地区的藏族老人承袭着这种古老的制作方式。

  西藏本土茶

  阿果茶树:阿果茶树又名女贞,生长在杂木林中,海拔2000~2300米,产于察隅、波

  密,叶、果、茎、皮入药,具有祛风明目,消肿止痛之效。

  “槚闷”:产于西藏南部洛札县的一种土茶。

  “阿抗茶”:一种产于西藏江孜一带的类似茶的树叶,经烹煮后其汤水像茶。

  西藏常见的几种茶:

  普洱茶

  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得名,从分类上来说,它属“黑茶”,即将绿茶蒸压发酵而成。云南历来是出产优质茶叶,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在国内销至内地和西藏,对外销至越南、缅甸、泰国等地,甚至远达欧洲。

  那时通过马匹在茶马古道上长途运输,交通条件非常不便,茶也容易变质。为了防止茶叶变质,又便于大批量运送,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把绿茶经湿坯堆积后蒸压成团,在发酵过程中风味越发醇厚,在此过程中,茶色也由绿变黑,这种紧压而口感独特的茶叶“可饮可藏”,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洱茶是马背上摇出来的茶叶。

  清茶

  在传统社会中与酥油茶一样普遍,主要流行于社会下层,因为酥油茶需要进一步加工和辅料,对社会下层的藏族同胞而言有一定困难,所以清茶更受人们的青睐。清茶一般的做法是在大壶或锅内多次熬煮茶叶(与高原环境和紧压茶类有关),同时加入食盐(或最后阶段再加入),得到的茶汤即为清茶。有时为了方便,一些家庭一次大量加入茶叶,少加水,并经过长时间熬煮,形成浓茶浆,再把茶浆储备起来,饮用时用开水冲泡即可。在长期的发展中,藏族同胞也拓展了清茶的种类,在熬煮茶叶的过程中加入其它原料,如加入草果、姜片、花椒,此类茶汤有利于感冒的康复;加入红糖形成的茶汤有助于产妇的恢复与保养。

  酥油茶

  酥油茶的原料主要是压紧的砖茶(多为红茶和黑茶)、酥油和盐。制作时,必先将茶叶捣碎,然后将茶叶加水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与酥油和食盐相混合,用专门的搅拌工具“甲洛”进行搅拌,直到混合均匀为止,最后通过加热即可饮用。

  甜茶

  在西藏,甜茶主要在拉萨一带流行,现如今,在山南和日客则也颇为普遍。甜茶由红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甜茶并非西藏本土所有,这种教人学会享受生活的绝佳饮品,通过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传递到拉萨。喝甜牛奶茶有助于缓解高原的不适,西藏的甜茶馆,既是喝茶的场所,也是藏族人的房间,甚至是便利小餐厅。

  清茶与酥油茶的关系

  酥油茶是用清茶与酥油加盐打制而成,清茶就是砖茶煮出来的茶水,是做酥油茶的原料。夏天时很多人会不喝酥油茶改喝清茶,清淡解渴,补充能量。很多当地牧民外出时会携带一些砖茶或者熬制好清茶,以便清热解渴补充体能。清茶加入奶粉或是牛奶摇身一变就会变为西藏奶茶。

  喝茶礼仪

  藏族同胞的传统生活非常注重礼节,即使倒茶,也要悉心讲究长幼主客之序。给客人摆放的茶碗也要慎用有缺口、裂纹、旧损的,主人要双手倒茶、双手敬茶,倒茶时不得有响水之声,不得有溅茶之误,续斟时要左掌向上请碗,躬身轻语。客人要用双手接碗,饮茶时不能有响声,主人续茶而客人不想再饮时,也要抬起左掌致礼谢续。

  茶器

  藏族同胞喝茶也十分讲究茶碗、茶壶、茶罐以及酥油茶桶等茶具的工艺。在藏地,瓷碗犹显珍贵,较为普遍使用的则是木碗。木碗一般用桐树、桑树、桦树的树干、树节、树疙瘩等刮制或车削而成,有的表面刻绘图案。藏族同胞喜好木碗,大概是因为它具有木香入茶、盛食保味、携带方便,饮水不烫、经久耐用等特点。

  (文、图/蒲自军)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匿名:
点击加载更多
本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