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人生就像列车

  2019-05-29 16:53

  铁路摄影:

  广义:一切拍摄对象和铁路、铁路相关建筑、相关人员及其列车有关的摄影,仅通过拍摄对象确定,对内容和照片风格没有太多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或者内部宣传报道人员完成任务的照片也属于,外出旅游随手拍摄的铁路车站和列车的照片也属于。

  狭义:通过反复寻找最佳拍摄地点,将铁路、铁路相关建筑、相关人员及其列车与所拍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物有机结合起来的专业摄影活动。

  “巡道”的开始:两岁郊外看火车

  两岁的我被母亲带到了郊区看火车。在爬上了一个大土坡后我看见了铁路。第一次见到铁路的小娃娃并不知道眼前的景象意味着什么。当听母亲讲哪个是轨道这个是枕木,看到不断的有车经过,却兴奋得舍不得离开,直到太阳都要下山才被母亲拽着回了家。到了后来我知道了那里叫安通桥。直到现在,我看车的首选地点也是安通桥,我已经在那里看了20年,还是没看够。

  从那以后慢慢的认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对火车对铁路越来越熟悉。听到鸣笛声我会兴奋地学起来,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轨道中间走(那时太小没有安全意识),回想这也许又是我长大以后喜欢“巡道”的开始吧。

  人生就像列车,作为一个火车迷,我看了20年的火车。

  我把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做成了一张列车时刻表,用车站或是区间来记录发生在这段时间里的经历。当时间远去,记忆消褪,那些被记录下的点点滴滴,或许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私人定制:人生列车时刻表

  都说人生就像列车,从高二下学期到高三毕业的这段日子里,固定而又全力冲刺的学习生活、高中生活的关键时期就像一趟有起有伏的车程,所以上了高三我就着手制定这个计划了。

  首先制定路线,路线要符合:①最好要在黑龙江省境内,别的也行,总之要相对熟悉。②要风景秀丽有山有河。③要有大上坡,加挂补机的区段。④全程360公里左右。

  综合以上因素,我选择了绥佳线。该线路符合我的全部要求,考虑到有准备期,所以我又延长了79公里到双鸭山,作为始发的车站。将高考的那天6月7日早晨为终到日,终到绥化站,往前推460天,发车日期就是2007年3月12日。

  考虑到高三生活暗无天日,所以高三运行的时间中大部分为黑夜,从佳木斯站发车起,就是黑天了。6月7日出太阳的时间大概是4点半,所以到绥化的时间定在了早晨4点半。我的运行时速为60公里,一天一公里,一天为一分钟,这样来看,从绥化的4:30往前推,算上停车的时间,双鸭山发车时间就是在19:43了。

  绥佳线的补机牵引区段在南岔到界山区间(K228-157)正好符合高三时候成绩提高的最佳时期(10~12月)。

  车次为重载货车,86682次,但从10月21日到2008年6月6日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就打算分开来跑,就是双鸭山到南岔用86632次,南岔到绥化用86682次。

  安营扎寨:曙光中迎接远方列车

  我的家在哈尔滨,从中学起与哈尔滨的火车迷渐渐有了接触,感受到火车迷们由分散到聚集,由陌生到熟悉。与同好一起拍照的时候也多了起来,但这都是在白天进行的或者是夜间的局部进行的。

  和朋友到京哈线姚家进行踩点的时候,我们观察发现松花江大桥南岸土岗是一个绝好的机位,可以拍摄上行下行所有车,视野极好。但是这里有个缺点:距离最近的镇子有10公里远。爬山到最佳的机位需要1个小时,而京哈线下行车顺光时刻是凌晨,如果要赶在凌晨3点到达机位的话,势必就要在半夜1点从镇子出发,交通不便。

  综合多方面因素,我们决定提前一天到达山顶安营扎寨等待第二天凌晨下行的高潮。

  做好了准备,我和朋友到达京哈线1114公里姚家站外的山岗上时已经是下午。山包位于铁路旁,紧临松花江大桥。等到夜晚来临,帐篷外的世界变得昏暗。第一次为了拍火车而露营,夜晚的寂寥在我看来也变得美妙起来。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夜晚很美,天上繁星闪亮,山下铁龙纵横。薛家山上除了两个男人的谈话声,就只剩下了电台的声音和偶尔通过的火车的声音。远处的镇子里灯火通明,即使看不到,也能想象那些明亮之处该有的热闹,与姚家山上的帐篷形同两个世界。

  两个人的帐篷很是简单,只有一些食物和摄影器材。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里,两个火车迷幻想着第二天曙光初照时将迎接的曙光和远方的来车。

  在火车迷的世界里,有人喜欢搜集车票,有人喜欢坐车头,我喜欢拍火车。我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对火车摄影的执着来源于对火车的热爱。观察铁路线,寻找拍摄地,和同行的小伙伴讲讲最新的发现和“战果”,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比起对摄影结果的追求,我更在乎摄影的过程,把心爱的火车定格在记忆里的过程。

  铁路摄影对摄影器材没有硬性的要求,“简而精”是最好的标准,便携式相机和手机有时候照样能拍出好片子。有时候太多的摄影器材反而会给你带来麻烦,因为铁路摄影不同于其他类型摄影,机位是王道。在去往最佳的角度有时候需要爬山爬楼蹚水跳沼泽等等意想不到的“活动”,过于繁杂且沉重的器材会严重消耗你的体力限制你的速度让你苦不堪言。就我而言,我使用一台尼康D610相机,用尼康原厂的28~300镜头挂机。再辅以12~24超广角变焦镜头。这样焦距范围涵盖了12~300毫米,基本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拍摄需求。同时器材相对少,重量轻,便于携带。在进行爬山等作业时不会产生负担。

  列车时刻表:除了摄影器材之外,一张准确的列车时刻表能让你提前做好准备而不至于像拍摄大自然的造化那样容易错失时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电子时刻表可以很方便的携带,比如我现在安装在手机里的app“路路通”,能够及时更新信息,准确查找,非常方便。

  拍摄前的大量准备工作,是铁路摄影的重要环节,并且这种准备工作可能是你真正拍摄时所付出经历的好多倍。

  1.了解究竟哪些地方适合进行铁路摄影活动。

  一般来说,非常著名的铁路摄影地点在铁路迷圈子里都是广为流传的,比如:青藏线关角,南疆线天山展线群;陇海线宝鸡峡、拓石、葡萄园;宝成线秦岭;丰沙线落坡岭;北京东便门城楼等。

  如果是想寻找新的机位,可以通过谷歌卫星地图沿着铁路线查看,主要看哪个区段的弯道、桥梁、短隧道是否密集;哪些区段铁路需要沿河或绕山而行;或者哪段铁路附近有可以进入画面的人文景观(关隘,庙宇,遗址等等);或者该段铁路是否跑着“有特色”的火车(双层车厢,特殊涂装的车厢;老式机车或即将报废的机车牵引的列车)。也可以亲自坐火车观察两侧的景观,寻找适合拍摄的地点。

  2.在确定了地点之后,就要确定怎么去。

  一般说来都要乘坐快车到达附近的大中城市,再乘坐相对慢的火车或者客运班车到达机位附近的小城市或集镇、村落。如果选定的机位与能为你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饮食,住宿等等)的地点较远,就得考虑在这些集镇或是村落里投宿了。

  3.提前了解所拍摄地点的天气情况,光线变化情况。

  晴、阴、雨、雾等等不同天气状况,该地四季景观的变化都应被纳入考量,指定不同的拍摄方案。

  4.到达拍摄地点后,寻找有利地形并试图到达最有利的位置。

  一般说来,仰拍能够体现出列车的气势;俯拍可以表现宏大的场景;而平拍由于视角和平常人的相同,所以感觉更为真实。

  5.到达位置后,就静下来等车吧。

  通过查询列车时刻表可以明确客车经过时间。如果机位附近的车站过小时刻表上没有显示,则通过大站的时刻来进行推算,或者咨询询问附近的铁路工作人员,或者从铁路工作人员的行为判断是否有车(比如工务段人员开始上线路施工了,则说明一段时间内不会来车;附近的有人看守道口报警电铃声响起,自动栏杆打开则说明很快就要来车)。

  6.不要忽视在自己乘坐的火车内拍摄路上的风景。

  目前我国还有不少可以开窗的绿皮车。经过的还都是风景秀美的地方(和田~乌鲁木齐的5828次在第二天的一白天翻越天山展线,沈阳~漠河的2667次第二天一白天行驶在大兴安岭森林中),把路上的时间用来拍摄,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拍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避免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如洪水,泥石流,狂风等。

  如需在铁路旁行走,请不要走铁路中间的“道心”,要走两侧的“路肩”,随时注意前后方来车。

  8.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爱护环境。我的家在哈尔滨,从中学起与哈尔滨的火车迷渐渐有了接触,感受到火车迷们由分散到聚集,由陌生到熟悉。与同好一起拍照的时候也多了起来,但这都是在白天进行的或者是夜间的局部进行的。

  和朋友到京哈线姚家进行踩点的时候,我们观察发现松花江大桥南岸土岗是一个绝好的机位,可以拍摄上行下行所有车,视野极好。但是这里有个缺点:距离最近的镇子有10公里远。爬山到最佳的机位需要1个小时,而京哈线下行车顺光时刻是凌晨,如果要赶在凌晨3点到达机位的话,势必就要在半夜1点从镇子出发,交通不便。

  综合多方面因素,我们决定提前一天到达山顶安营扎寨等待第二天凌晨下行的高潮。

  做好了准备,我和朋友到达京哈线1114公里姚家站外的山岗上时已经是下午。山包位于铁路旁,紧临松花江大桥。等到夜晚来临,帐篷外的世界变得昏暗。第一次为了拍火车而露营,夜晚的寂寥在我看来也变得美妙起来。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夜晚很美,天上繁星闪亮,山下铁龙纵横。薛家山上除了两个男人的谈话声,就只剩下了电台的声音和偶尔通过的火车的声音。远处的镇子里灯火通明,即使看不到,也能想象那些明亮之处该有的热闹,与姚家山上的帐篷形同两个世界。

  两个人的帐篷很是简单,只有一些食物和摄影器材。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里,两个火车迷幻想着第二天曙光初照时将迎接的曙光和远方的来车。

  在火车迷的世界里,有人喜欢搜集车票,有人喜欢坐车头,我喜欢拍火车。我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对火车摄影的执着来源于对火车的热爱。观察铁路线,寻找拍摄地,和同行的小伙伴讲讲最新的发现和“战果”,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比起对摄影结果的追求,我更在乎摄影的过程,把心爱的火车定格在记忆里的过程。

  (文、图/薛思洋)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匿名:
点击加载更多
本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