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珠峰文化旅游节】樟木 史诗一般的轮回

  2017-09-02 13:52

  1300年前,在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藏所经过的唐竺古道中,樟木是从温暖湿润的南亚大陆跨越到险峻高寒的青藏高原的最后一站。解放后,樟木口岸不仅是驰誉海外的318国道重点,也是西藏境内唯一一个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

  只可惜,由于受到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的影响,樟木口岸关闭至今。交通虽然被阻断,但中尼两国的贸易往来依然不受影响。今年5月,中尼两国政府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许多双边合作项目和投资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

  文/楚河 图/胡澍 大美爱拉

  古老的唐竺古道今天的中尼公路

  世界第十四高峰——美到让人窒息的希夏邦马峰就位于樟木镇

  约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由唐蕃古道入藏,被松赞干布赐为“赞蒙”;在此之前6 年,尼泊尔赤尊公主由唐竺古道入藏,被封为“觉蒙”。星移斗转1300年后,“藏蒙” 与“觉蒙”之间的地位差异已淹没在时间深处,唯独两条古道依然人来人往。无论从民族融合还是历史渊源上来说,唐蕃古道都更具代表性,而最早的“国际性”古道—唐竺古道则少有人关注。

  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已经全面铺陈开来。陆路通道由新疆出境,经中亚五国,抵达欧洲;海路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经印度洋至欧洲;而南亚大通道的设立,特别是粤藏中南亚班列的运营,对“一带一路”主体定位有了很好的补充,也让西部省份找到了出口,身居其中的西藏更是获得了进一步对接“一带一路”的良机。

  西藏自治区在对接“一带一路”南亚大通道的倡议中,给自己的定位是:以拉萨为中心,以日喀则为前沿,对内连接陕甘宁,对外连通南亚诸国。尼泊尔成为西藏与南亚连接的重要支点和门户,西藏自治区也将成为我国通往欧洲的交通走廊。所以,古老的唐竺古道,如今的中尼公路,在今日的战略地位又逐渐升高。位于中尼公路东段聂拉木公路上,中尼交界处的樟木口岸,自然也备受瞩目。

  樟木,这个藏语中的“邻近的口岸”,归日喀则市聂拉木县管辖。这是一个横跨喜马拉雅山脊的边陲城镇,可能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镇级行政区。300多平方公里的镇域内,从最低海拔仅1400余米的樟木中尼边境,到精确海拔8012米的最高处—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约6500米的海拔落差远超常人想象。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樟木镇的景观差异,热带雨林有之,高寒雪山有之,带给游客无数新奇的视觉体验。

  从聂拉木县城出发,距离樟木口岸所在地樟木镇尚有30公里路程,但沿途均为密林深谷,且海拔从4500米直降到2300米。出城时,路畔还是半干旱状态的高山草甸,车行大约10分钟就进入了亚热带的湿润森林。在青藏高原上迎着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一路呼啸而下,在陡峭山谷间来回梭巡。深谷下,波曲潺潺,对面不显山的风景,就是异国,是他乡。

  仅需一个小时的车程,相对于出发地的垂直海拔就陡降了约2000米。一切都仿佛快镜头切换,又恍若时间穿梭,转瞬间充满喜马拉雅南麓风情的樟木镇就到了眼前。这一路呼啸奔腾,让无数游客倍感欢畅。但念头稍作转换,若没有脚下的318国道,世代居住于此的边民们,又该如何往来通行?

卡车与背妇雪域之上的南亚风情

  在樟木,时常能够见到尼泊尔小孩,面对镜头时,不同于尼泊尔背妇的冷漠表情,孩子们清澈的眼中充满了热情

  据统计,2014年仅上半年,樟木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达到了8.82亿美元。在闭关前,樟木口岸平均每天能获得1500万尼泊尔卢比的税收,每年的关税超过50亿尼泊尔卢比,折合人民币约8000万元。来自广州或江浙一带的日用百货、服装、小型家电和农副产品走陆路来到这里,平均需要14天的时间。如果走海路,运费能便宜三分之一左右,但耗时却长达 40天,所以一些时令的服装和对保鲜有要求的农副产品,都选择走陆路。货物由樟木镇内的友谊大桥出关后,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仅剩120公里的路程。这些“中国制造”除了在当地分发,还能借助加德满都的物流网络,辐散出口至南亚各国。

  尽管全球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但尼泊尔仍属农业国家,超过80%的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2 年的人均GDP仅为623.6美元。但尼泊尔的手工业异常发达,其生产的佛像、唐卡和羊毛制品,技艺高超且价格低廉,在西藏特别畅销,远销至内地的手工艺品比例也逐年增加,对樟木口岸的需求自然日益增长。所以自“4.25” 地震后,尼泊尔官方不断发出照会,呼吁中国早日重新开放樟木口岸。

  虽然樟木口岸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但并不代表这座以双边贸易为主的边境通商口岸就是一座繁华的小都市。事实恰好相反,虽然镇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从中国境内俯瞰樟木,就是内地山区很常见的模样,一条狭窄的盘山小道,两旁挤满了房屋。小镇内建筑密集,但占地并不多,事实上也没有更多的地方可占,以至于樟木镇看起来不像边境口岸,更像是某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偏僻村庄。

  但进入小镇后,浓郁的边境风情就突显了出来。房屋建筑汉藏皆有,但狭窄街道上的车辆几乎都是驾驶座在右,且车身狭窄,五彩斑斓的外观装饰也是地道的尼泊尔风情。因为中尼双方的边境居民只要有边民通行证就可以在距两国边境线30公里的范围内自由来往,因此边民过境十分便捷。以前的樟木镇,街道两旁的商铺中卖的商品大多是“中国制造”,尼泊尔产品十分稀少,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尼两国的贸易顺差。

  而在未闭关以前,中尼友谊大桥桥头两侧的尼泊尔籍背妇,也曾是一道靓丽风景。爬上了雪域高原,却又看见了带着亚热带太阳印记的异国妇女,确实为奇妙之体验。面对中国游客时,这些尼泊尔背妇们通常沉默安静,如同路边的影子。若是有游客搭讪或拍照,她们虽然面色如常,但眼神总是略有躲闪。等游客们走过了,她们又突然活跃起来,大声地说话,咧开嘴笑,放肆,洒脱。她们的风情,她们背负重物的方式,以及她们的一切,都让人好奇。许多游客都会不自觉地将目光凝聚在她们身上,端详品味着她们的勤奋与信仰。

1200年神话传说与地震的巧合

  波曲河——中尼两国的界河,中尼友谊大桥就横跨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之上

  在樟木镇的房屋里面,牛头装饰随处可见,只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会想到,风靡高原几个世纪的藏族牛头图腾文化,跟他们门前的这条唐竺古道有着莫大的关系。

  赤尊公主自这条唐竺古道进藏的100多年后,又有一位著名人物路过了这里。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从印度经尼泊尔入藏,开启了藏传佛教的前弘期盛世。

  过中尼友谊大桥,进入尼泊尔境内,塔波帕尼小镇是第一站。这座意为“温泉” 的小镇就是莲花生大师曾经的修行圣地。传说莲花生大师从这里入藏后,遇到神山化身为白牦牛前来阻拦,虽然这头像山一样的白牦牛“吼声如雷以致天崩地裂”(《五部遗教.神鬼部》),但仍被莲花生大师降服,成为藏传佛教的第五位护法神,庇佑着雅砻六牦牛部,这也是日后统一雪域的吐蕃王系所在。

  人们仍然想不到的还有1200年后,当年的莲花生大师早已成为传说,只有遗迹留存,但“吼声如雷、天崩地裂”的情景却突兀重现: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 8.1级地震,受此影响,樟木镇成为孤岛。4 天后,得到救援的全体镇民被迁移到设立在日喀则的安置点,开始了新生活,而樟木口岸随即关闭至今。今年本来有望重开,但就在7月,一场山体滑坡,彻底摧毁了中尼公路在尼泊尔境内通往加德满都的唯一通道— 梁拉尔卡大桥,使得樟木口岸的重启更加遥遥无期。原本生活在海拔只有2300米的樟木镇500户居民,翻过了喜马拉雅山脊,还得重新适应高海拔气候;商人和背妇奔赴300公里外的吉隆口岸,因为生活还得继续。

  经过两年的搬迁,如今,原樟木口岸接近80%的业务量,都转移至距离樟木镇300公里的吉隆口岸,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匿名:
点击加载更多
本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