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珠峰文化旅游节专题报道|索布溶洞:听到心灵的朝圣

  2015-10-15 15:55

  索布溶洞属于谢通门县,目前尚未完全开发,这里海拔4980米,四处高山环绕,崖壁深邃,驱车来到这里,让我们有探险之感,在西藏探洞无疑会收获许多传说,收获与可信步溶洞之中的感受截然不同。在西藏探洞于我是第一次,可是这次经历将会终身难忘。

  来,和我们一起探寻最美溶洞吧!

  西藏的溶洞都依山而存,在高高的山崖上会突兀地出现一个个的无名山洞,洞深无人可测,悬崖峭壁之上,却是修行的好地方。索布溶洞也是如此。

  抵达索布溶洞,接着而至的还有一辆警车,是附近孜许乡的警察,他们例行公事,到此处巡查消防安全。一行八九号人,就这样跟了向导,一起进洞探寻。

  在这里,仅索布寺殿北侧的大溶洞可以真正进入,为莲花生大师曾经的修行洞,洞口向南,洞内阴暗潮湿。进得一处短短的小洞,弯曲身体而行,不过五分余钟便又见天日,心里不免想,这个洞也没有多难。

  出得洞来,又至一露台,此处可面向索布寺,群山将索布寺、索布溶洞层层包围,自己站在露台边上,尽管海拔已是5000米,可是于旁边的大山而言,仍只觉自己身处凹陷地带,人如小蚂蚁仰望天空,下面是深谷,平行而向的山坡上披挂着五颜六色的经幡,露台上有喇嘛在给刚转完洞的香客每人一杯酥油茶。此时的我们,毫无畏惧,其实根本不知这个溶洞真正的面貌是怎样的?

  刚进洞,开阔平坦,没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没行几步,便要下行。洞内石块大多为水晶石,拿手电一照石头通体透亮,呈金黄色,石头内里布满交织的黑色花纹。用手抚着水晶石向前,只觉石块冰凉无比,崖壁上时不时有水滑落,令石头更加湿滑。这些水晶石不仅在崖壁上高悬,有些也延展成“路“,让你觉得它真有绊脚石之意。

  冰凉、湿滑的石头一路在途中延伸,有时需要从石头中间穿行而过,有时需要从石头上跨越而过,对于我们这些平时习惯了在办公室里写字,脚力不够,探洞技能不够的人来说,每一步前行都是巨大的考验。

  洞内有很多关于莲花生大师的传说,有些地方石头突然凹陷,形成一些奇形怪状的样子。进洞150米处,是莲花生大师静坐成道的地方,供有一尊石板雕莲花生像,再往前行洞里还有莲花生修行时留下的手印、脚印、马蹄印等胜迹,来这里参观大师留下的各种印迹,也是藏族信众们转洞朝觐的原因。

  洞内有天然形成的一些小水凼,两三个连在一起,里面还有僧人们放置的小铜勺,行至此处,向导便请你用双手接捧神水喝,尽管手很脏,我们还是颇为虔诚地伸出双手,接了三小勺水一饮而尽,据说喝了此水可保健康长寿。

  一路前行,越走越发觉得洞内难行,高海拔5000米不说,洞内全程无灯光,只有用电筒光摸索而行,也不难,难就难在洞内水晶石湿滑,很多地方都让你站不稳脚跟,有时很多石头累砌在一起,时常走着走着就觉无路可走。

  行至最难处,石头堆砌,只留下10CM左右的缝,让我们只能蜷缩而下行。我们先将身体缩成婴儿状,然后背对着石梯,将一只脚放在下面的石头上踩稳,再钻出头来,然后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块可以踩稳的石头上,方才过得小洞。

  已是领略了洞的艰难,这样的探洞,却让你升起更多的神圣之感。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修行的大师们也总是会将自己置身于最艰苦的环境中,体验最艰难的修行,方能修得正果,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快出洞的地方,也最艰难,只能从两块大石块中穿行而过。石尖突兀,石块之间狭长,呈扁平状,中间过道缝隙也仅一人身体厚度之宽,且需攀石而上,石壁滑腻,几乎无着力点,只能徒手攀爬,稍不注意,或侧身不对,便会卡在两块石头中间。

  洞里很多地形都无法直立而行,要么回到婴儿时期在洞内爬行,体会最原始最本能的生存状态,写此稿时,似乎才领悟到,其实这修行洞,于我们来说,哪里仅仅是在转洞,哪里仅仅是在朝圣莲花生大师修行时留下的胜迹,所有的无法直立而行的地带,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曾如此无知过,我们也是从婴儿时期过来,我们曾如此简单直白,甚至都不需要记取成长为人的繁琐,甚至简单到不需要直立而行,就能体会个中快乐。

  而很遗憾的是,在当时,我什么也没感受到,只是深处恐惧之中,专注脚下难行的路去了,内心没有安宁,没有平静。感谢写这些文字,让我再走了一次溶洞,让我终于听到了心灵的朝圣。

  终于安全出洞,可是同行的伙伴说我心不够静,并未在洞内体会到那种神圣的感觉。还有同行的向导也说,我出洞如此艰难,需要回去继续多做善事,以便下次能够转洞更加顺利。对这些说法,我不置可否,可是事实上转洞时,的确内心其实无法多顾其他,唯有脚下的路,唯有经历的那些困难,如何一步步去解决,如何一步步安全通过抵达,在那个当下于我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关于莲花生大师的故事,那些被大师斩首遗留的妖魔的足迹,还有那些被我们一一戴过的因山势形成的大帽洞、小帽洞,也仅仅是一晃而过。

  1000米长的洞,被我们几个整整走了2个小时,足见其间的艰难。可是同行的伙伴说,当地人也许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搞定,对此,我们也是无话可说。

  也许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所有的经历都与他自身有关,探洞所遇也是如此。后来才知,那个小孩也是从别处来转洞的藏族孩子,也是第一次来,可是13岁的他,对佛教的规矩、礼仪的通晓,都让我们觉得在藏族人家耳濡目染的孩子们,对于那些关于信仰的事依然在代代相传。

  出得洞来,一眼便看见右面的索布寺,这座距离日喀则市144公里,距离谢通门县149公里的寺庙,建于陡峭绝壁的多吉强山腹部的索布山南崖上,海拨4980米。这里夏季短暂,冬天气候寒冷,人烟稀少,是高寒牧区,但是,幽静的环境是僧侣潜心修身坐禅的好地方。

  14世纪初叶,噶玛嘎举派在三世活佛襄君多吉时期开山立门,由高僧甲塘.索朗日巴创建寺庙,聚8位授比丘戒僧人在此诵经礼佛。

  寺庙的大殿里有《丹珠尔》藏经,供奉在殿内的藏经阁上,藏经阁后面有一处暗道,寺庙僧人示意我们可以从此通道匍匐而行,以示尊重。我们也照样做,通道黑黢黢的,也不长,仅有10米,出来时有小喇嘛,用供奉的唐卡佛像轻触我们额头,为我们祈福。

  此座寺庙里,还收藏了建寺之人使用过一百五十年的拐杖,以及他的头盖骨,均是此寺的镇寺之宝。

  14.webp.jpg(99.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5-10-15 10:06 上传

  这座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寺庙,目前仍有僧人在这里修行。站在那个距寺庙很近的露台上,有喇嘛为我们倒上了满杯的酥油茶,喝着滚烫的酥油茶,站在5000米的高山上,夕阳已经出来了,此时的山被光掠过,金光灿灿,而自己也感觉有那么些不一样了。

  冲锋衣上沾满了过洞时的泥浆,裤腿上也全是泥,双手更不用说,一双鞋也是在泥地里生了花,可是这些都成为见证我们此行的记录仪。迎风而望,给自己来了一张自拍照,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不算太年轻的自己,有了这样一次独一无二的经历!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匿名:
点击加载更多
本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