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冈仁波齐,漫漫转山路

徒步中国  2023-01-17 10:43

 

第一日:走向神山 
今天和明天是转山。
 
第一天的行程较短,21 公里,所以早上比较宽裕地在 9 点出发。
 
塔尔钦海拔 4600 多米,一条南北向的笔直的主街,南端对着纳木那尼,北端对着冈仁波齐。天气晴好,日出的红光洒在两座神山的雪顶上,日照金山,似乎预示了一个好兆头。
 

清晨的塔尔钦
 
秋高气爽的十月,是适合徒步转山和瞻仰神山的时间。晴朗,少云,春夏时节总是被浓云遮掩的神山,在碧蓝天幕下一览无遗。
 
主街往北走到头,出了塔尔钦左(西)拐,不远就是转山路的入口。
 
出发处的这一段沿山坡脚的小路上,转山的人流一个接着一个,有藏族人,也有汉族人。装着藏袍、裹着头巾的藏族信徒,和着五颜六色冲锋衣、拄着登山杖的汉族游客,各自怀着心中的信仰或心愿,开始了转山的旅程。
 
卓玛她有一双月亮般的眼眸
 
我们身后,初升的太阳用赤诚的光芒染红了四下的原野和大山,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广袤的巴嘎草原赤金一片。纳木那尼峰一直在我们身侧,似乎在遥遥相送。
 

 
走了大概 4 公里后,前方山坡上出现了一大片经幡和无数座玛尼石堆,走上这个小坡,冈仁波齐的雪峰终于从山脊后露出来了。

冈仁波齐从山脊后露出一个雪白的尖

 
绕冈仁波齐顺时针右转,只见前方两侧大山相对耸立,夹峙着中间一道河谷(冰川 U 形谷)。冰川时代雕琢出的 U 形谷壮丽、伟岸、开阔,我们的前方,仿佛忽然打开了一道巨大的通往圣地的大门。
 

 
两侧的块状山体高大而陡峭。红色的粗颗粒砾岩、砂岩构成的横向沉积岩层,经历百万年的风雪剥蚀,如被刀削斧劈般,形成一层一层参差错落的巨形台阶。粗糙嶙峋,寸草不生。
 
“台阶”之上,就是白雪皑皑的冈仁波齐的南壁,最具标志性的一道纵向冰槽自峰顶垂直而下,被当地藏族人视作是一座通往天界的悬梯。
 

大经幡阵与两腿佛塔
 
谷中河滩平坦,拉曲河水轻轻浅浅地蜿蜒流淌,草地已经枯黄,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岩块。沿着河道右侧的小路一直往前,虽是碎石路,但好在都是平地和缓坡,而且可以一直看着神山,所以走起来似乎也不那么累。
 
西南方向望去的神山
 
雪山上的融水汇聚成一道道溪河
 
转山的藏族人们,有时候他们会很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在曲古寺附近我遇到一家六口来转山的家庭,搀扶着年迈的奶奶。我问老人多少高龄,一个会说汉语的中年人告诉我,他母亲已经 73 岁了,第一次来冈仁波齐转山。
 

来自山南的一家人
 
他们来自山南。其中有一个穿着暗红色僧服的中年女子。我以前听藏族朋友说起过,藏族家庭有些条件不太好、无法抚养所有子女的,会把孩子送到寺庙做僧人,一来可以接受教育并且为家族祈福,二来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我们同行了一段路,她告诉我她今年 41 岁,也是第一次来到冈仁波齐。
 

 
坐落在“天下之脊”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被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等多个宗教尊作“神灵之山”“神的居所”,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虔诚的信徒,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来此朝圣冈仁波齐。
 
转山,是拜谒神山的庄严而神圣的仪式,是他们的朝圣之路。绕行冈仁波齐祈愿,可以洗尽前世今生的罪孽,为来世积累无穷功德。
 

 
路上,我把带的零食、巧克力等分享给这一家人,他们非常非常客气地对我说谢谢。之后的路途中,我因为走走停停,时常又遇上这一家人。有一次他们以为我停在路边是因为高反不舒服,很友善很热心地从包里拿出缓解高反的药递给我。
 
崖壁上的曲古寺(曲古贡巴),创建于13世纪的噶举派寺庙
曲古寺下,第一个驿站
 
曲古寺后的一段路,神山的雪峰又被周围山体挡住了。视野中依旧是单调的绵延铺展的山坡,左侧是宽阔的河谷,河水流过的一道道痕迹蜿蜒纵横。
 
冈仁波齐及附近的雪山冰川,冰雪融水源源不断流下,润泽了阿里高原,汇聚成河,流向四方,发育了亚洲的多条大河——东边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后名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南边的孔雀河,流向恒河的支流哥格拉河;西边的象泉河,汇入印度河的支流萨特累季河;北边的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
 
因此不难理解,除了藏族人,每年也都有无数尼泊尔和印度的信徒,不远万里来到冈仁波齐,朝拜“江河之源”的神山。
 
神山西侧的拉曲河淙淙流淌
冰川运动形成的巨大的U形谷

 
当神山再次显露出来时,又是不同的容姿。
 
格萨尔马鞍石,对着的是冈仁波齐的西壁。神山前的一组山岩形似一块马鞍,正托起三角形的西壁。
 
山坡上又是一大片迎风飘扬的经幡,藏族人路过这里时,会把自己带来的经幡挂起来,或者把洁白的哈达系在大石头上。
 
格萨尔马鞍石,藏族人走到此处会进行朝拜
黑白条纹分明的西壁
 
冈仁波齐金字塔型的峰顶四面对称,因为转山,我们得以看到各个角度的山壁。
 
我开着“咕咚运动”,每一公里都会为我报数。前面十几公里都比较平坦,坡度上升平缓,所以走得比较轻松,拍拍照,和转山的藏族人聊聊天,看着冈仁波齐每一个角度的变化。
 
出发时密集的转山人群此时已经完全散落在苍茫广阔的山野之中了。漫山遍野的砾石,无数的小玛尼堆,荒草寂寂。视野里常常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我独自行走在静默、寂寥、荒凉的天地间。
 

 
到达第二个驿站旦真仲康时,海拔已经比塔尔钦升高了 200 多米。此时我已经走了 16 多公里。吃不下午饭,就喝了点水和一杯甜茶。今天出发时,我犯了粗心,把水壶落在了吃早饭的餐厅,路过曲古寺时买了两瓶瓶装水,但却只能在经过驿站时才能喝到热的。
 
可能是在驿站休息得有点久,再上路时觉得有些走不动了。之后的 4 公里路程有较多上坡,因为下午的体力消耗,加上海拔持续升高,大家的速度都慢下来了。

西北方向望去的神山

藏族人不需要登山杖,他们的背包里装着经幡和龙达
 
山道漫漫,弯弯曲曲通往无穷的远处,一眼能看望到几公里外。翠绿的拉曲河时远时近。两侧的山峦如一道连着一道的屏风。神山的位置已经绕到了我们的背后。

 
拉曲河上出现一座挂满经幡的小桥,要过河才能走到对岸山壁上的止热寺(哲日普寺)
 
止热寺,位于冈仁波齐北面,是转山路的中间点,也是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同伴们走在我前面,估计此时已经到达住宿点。进入山谷后,我的联通就失去了信号。
 
拉曲河对岸山坡上的止热寺(哲日普寺),意思是“牦牛隐迹于此的山洞”
 
 
当冈仁波齐圆冠型的北壁完全显露在视野中时,便是走完了今日的路程。
 
住宿的营地在止热寺的对岸,位置正好在冈仁波齐的北坡下。我放下行李,忽然又像充了电似的,飞快地爬上神山前的小山坡。
 

 
神奇壮观的北壁,就像被刀削过般平整陡直,简直是神迹。
 
这里离神山如此之近,那发着青灰色泽的岩壁,一层层横向平行的积雪,从斜面倾泻而下的冰雪,都看得粒粒分明。
 
我以为爬上眼前这道坡就可以看到雪峰的下方是怎样的。但是爬到坡顶,却发现前方又有两道坡像屏风似的遮住了神山。巨大的经幡阵在风中飞舞,像是在神山脚下拉开了屏障,提醒着——“凡人勿近”。
 

爬上山坡回望山脚下的住宿营地
神山已经离得这么近,崖壁上的冰雪粒粒分明
 
止热寺营地海拔 5090 米。入夜,山谷里风声大作,如猛兽呼啸。从板房的玻璃窗望出去,看见了漫天的星辰。
 
终于可以在九点之前就钻进睡袋,在两眼尚未沉得打颤时记录下这一天的行走。
 
此刻,睡在冈仁波齐神山下的一夜,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吧。
 

第二日:翻越卓玛拉山口
 
止热寺的板房很冷,隔音也很差。躺在睡袋里用手机打晚流水账后,觉得鼻子有点塞住。加上其他房间动不动发出的声响,一夜都没睡好。凌晨很早就醒了,头隐隐作痛。
 
摸黑起床,简单吃了点东西。同伴们用热水泡了方便面。我一点胃口都没有,只垫吧了些饼干蛋糕。
 
六点半,天还黑着,我们就出发了。一是因为今天的路程更长,29 公里;二是天黑着,眼中看不见漫漫无尽的上山路,走起来或许不至于那么痛苦。
 
黑缎子般的天幕里,星辰像夜神随意撒的一把碎钻莹莹地闪烁。凌晨气温很低,我们穿了羽绒服,戴上帽子和手套,蒙着头巾,裹得严严实实。
 
踩着碎石子路往上爬。早上这一段路,是持续的陡峭的上坡,海拔将从 5090 米上升至 5640 米。
 
眼睛适应了黑暗,在月色中可以远远地看见群山和冈仁波齐的山影。但近处的路却看不清,不知道坡度,也不知道长度,耳朵里只有登山杖敲着地面的笃笃声。只能蒙头前进,气喘吁吁,双腿发沉。夜色里,队友们前后挨着一起走,不能掉队。Gary 怕我走不动,背走了我的睡袋,减轻我的负重。
 

 
天色逐渐发白,身边的藏族转山人也随之多了起来。
 
爬上一个布满大石块、坎坷不平的大坡后,冈仁波齐又了露出来。天边描着一道红光,我一边往前赶路,一边频频回头望向冈仁波齐。
 

 
图片当某次一回头,红色的阳光正好打在他皇冠似的黑白条纹的北壁上,金红金红的,光芒夺目,神圣无比。路上的人都停下脚步,注视着这壮美绝伦的景象,为这难得而可遇不可求的金色神山感到幸运和兴奋。
 
冈仁波齐日照金山
 
此时我已经走了两个小时。前方路旁出现一片经幡,包裹住了写着“卓玛拉山口”的路牌。可是山口完全看不到啊,眼前依然还是一条弯弯曲曲、漫长不见尽头的上坡路。
 

 
这一块被经幡重重包裹的路牌上写着:“一路经野狼足印、乌鸦神宫、清凉寒林天葬台、米拉日巴斗法石、散财童子净手湖,并挺过一系列考验是否孝敬、是否祛除罪孽、是否明辨是非等的艰险之路,您终于上到环山道上海拔最高的卓玛拉山口了。留下您最诚挚的感叹与纪念,继续吧!前方还有卓玛拉浴池以及众多胜迹等着您。神山永恒,铭记这一切!”
 
看不到尽头的向上延伸的石子路
 
此处海拔已接近5500米,全是石子小路,坡度也很大,身后的藏族转山人一个一个步伐轻盈地从我身边赶超过去。他们走得轻松而麻利,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太阳还未照进山谷里,空旷的山坡,目之所及,全是大块大块的青灰色石头,莽莽苍苍,寂寥萧瑟。
 
越往上走,经幡就越多,旧的新的,颜色深深浅浅,漫山遍野,纵横交错地悬挂于青色石块之间。
 
图片
 

越往上爬,经幡就越多,漫山遍野
 
我拄着登山杖,踩着磕磕绊绊的碎石子慢慢往上移动。几乎走一步喘一口气,身体感觉到了极致的疲惫。空气稀薄,鼻喉干燥,呼吸吃力,说话困难。脖子上的相机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沉,重重地往下压着我。
 
越往上,人反而越少。阳光把山顶流下的冰川照得雪亮,可气温竟然越来越低。
 
冷,非常非常冷,彻骨的冷。我感觉到我的脚趾和手指都冻僵了,鞋子、手套、围巾、外套都冰一样的冷。
 
我无法想象如果天气不好或者下雨下雪,该怎么爬过这个山口,会不会就这样冻死在这里。
 
我完全感受到了朋友曾经跟我描述过的爬卓玛拉山口的体会:每拐过一个弯,就以为前面是山口了,结果出现的又是另一个弯,就这样无止无尽,怎么都走不到头……身心都达到痛苦与绝望的极限。
 

 
我尽量迎着阳光走,视野里依旧是漫山的大石块和飘扬的经幡,却忽然没有了人。
 
当我再次望向前方时,却看不到小路了。该往上还是往前。四下里只有风吹经幡呼呼作响的声音,以及洁白的冰雪和青黝黝的山岩在太阳下反射出的强光。
 

温热的阳光和清明的天空让我并不觉得害怕。我在原地等了一会儿,终于从我来时的方向过来几个人。我看着他们走的路线,找回到正确的方向。大概是刚才阳光太过刺眼眩目,而让我迷失了原本就不明显的石间小路。
 

 
小路两侧的经幡越来越密集。我终于看到了前方竖着一根高高的经幡柱的卓玛拉山口!
 

 
迈上最后一块向上的石头,终于到达整条转山路的最高点,5640 米的卓玛拉山口。
 
整个山口的坡上,一层盖过一层的经幡连天接地,气势磅礴,颜色鲜亮,像在迎接着圆满达成心愿的远道而来的人们。
 
藏族人们走到这里,会在山口挂上一道经幡,将五色龙达撒向天地,满怀崇敬与虔诚,神圣、庄严。
 
卓玛拉山口,5640米,被一层层经幡覆盖
 
我不是佛教徒,但当我爬上卓玛拉山口的那个瞬间,仿佛也被佛法点化,感受到心中升起的无与伦比的满足、喜悦和释放。
 
极致的痛苦艰辛,以及极致的幸福满足,是转山路之于我这个凡人的感受。我完成了对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的磨砺与挑战,感到内心圆满而充实。
 

山口下方圆圆的小湖,托吉错(5600米)
 
到达卓玛拉山口,终于叫人松了口气。我坐在山口边休息时,遇到一家四口,最小的孩子大概只有七八岁,跟着小姨和爷爷来转山,他们凌晨三点从塔尔钦出发,这时候就走到了山口。这是本地人们一日完成转山的速度。

 
从山口沿着石子路下坡。但其实根本没有路,就是踩着高低错落的大石块的间隙。
 
坡度很大,缝隙很窄,石块凹凸,我的一只脚都无法放平,可我却看见磕长头的人,他们在大石块间找到一点空间,匍匐下来,将自己的身体和额头尽可能贴近地面,然后撑着石头艰难地站起来。

在走路都不轻松的陡峭的乱石坡上,他们一下一下地完成磕长头的动作,面容平和、宁静。我伫立在路旁,注视着他们,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重重地敲击在我的心上,忍不住鼻子眼睛发酸,内心波澜澎湃,无比触动。
 

 
以这样磕长头的方式完成转山,需要半个月到20天,并且经受日晒风吹,甚至雨雪侵袭。这是多虔诚而执着的精神力量,以肉身承受艰苦的修行,追寻‍内心的圆满,灵魂的升华。
 
冈仁波齐是藏族信徒最神圣、最尊崇的神山。信徒们终其一生,去完成对冈仁波齐的朝圣之旅,即使千辛万苦,艰难险阻。
 
苦修不为今生,而为来世。肉身经历万重磨难,才能修得圆满,达到精神的荡涤和解脱,为来世积累无穷功德,脱离轮回。
 
磕长头的信徒令人动容
 
下山的路,比预期的要难走。乱石遍地。稀薄干燥的空气中裹挟着飞扬的灰土。
 
笔直地刺向天空的玄色山峰,宛如神话中场景。历经百万年严寒冰冻,破碎成尖利的岩石,如犬牙突起,又仿佛一朵朵向上的莲花。洁白的冰川与玄青的岩石在阳光直射下,都亮得刺眼。
 

 
比起昨天的路上,今天的徒步旅行者少了许多,看到的大部分是当地的藏族人,有穿便装背书包的,也有很多身着宽大的藏袍,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行进的速度,步伐矫健,步履轻快。
 
形如莲花的山峰围绕着神山
 
走过一片积雪结冰的雪地后,又是一段陡峭的乱石坡。我的膝盖是老毛病了,拄着登山杖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下挪动。一个藏族大姐(或是大妈,蒙着脸看不出)以为我走下不去,就伸手拉住我的手,陪我一起下坡。一边走,嘴里一直念着经文。后来,经过一段沼泽似的积水草地时,有个大姐看我走得小心翼翼也主动拉着我一起过沼泽地。
 
图片
带我下山的藏族大姐
 
下了这片陡坡,就到了不动地钉和驿站。冰川融水汇集流下的拉楚河,在平坦的山谷中间缓缓流淌。回头再看一眼上午翻过的峥嵘伟岸的大山吧,和卓玛拉道一声“再见”。
 
图片
 
回望上午翻过的大山
 
经历6公里大上坡、3公里大下坡之后的20多公里,是单调乏味的沿着河谷边的漫长的行走。冈仁波齐的东壁很低调地显露了一下,然后便消失在层层的山脊后了。一路上凹凸不平的石块硌得我的脚底板很难受,脚趾也开始隐隐作痛。
 
走过拉楚河

在冈仁波齐东侧看到的雪峰,又是另一种容姿

 
缓缓的下坡后,又是缓缓的上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知道终点,只记得一个又一个的弯,一座又一座的桥。
 
下午的风很大,从正面呼呼地刮着脸和身子。太阳光更烈,从正前方直直地照射过来。我被置于风干和烧烤两种模式中,交替煎熬。
 
我忽视了后半段路程的漫长和艰巨,在过了山口后把水和巧克力都给了磕长头的人,只剩下一瓶凉透了的酥油茶,支撑着后半程的煎熬。
 
神山的东侧流淌着宗曲河

在草地上喝茶休息的转山人

 
从我身边经过的人跟我说“扎西得勒”。在水边草地煮酥油茶的藏族妇女冲我招手,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喝杯茶。在路上停下来取下包站着歇息时,他们会示意我是否需要帮助。
 
有一个大妈,在我前面默默陪着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我停下的时候她也停下等我。虽然我们语言不通,说不上一句话,但是这样的友好和善意让我感动到内心酸涩而温暖。精神信仰的力量,让他们纯明而善良,来自于他们的神和信仰,亦来自于他们的内心。
 
很长一段路一直走在我前方的藏族大妈

 
在这条千百年来被前赴后继的朝圣者们踏出来的转山道上,充满神迹,让行走于其间的我,内心同样被荡涤,被震动,感受到虔诚的圣洁的力量。
 
一个人苦行僧般的行走,在神山面前,可以安静地与自己对话,快乐和不快乐都变得这么清晰,然而,却已经这么无足轻重。
 
是啊,要走多少的转山路,才能修得内心的安宁和释然。
 
下午的阳光强烈、刺眼、迎面直射,河面被映照得如同银镜
图片
山势逐渐变得平缓温婉
 
虽然“咕咚”每公里为我报数,但是漫漫的转山路走起来真的像是没有尽头——直到身侧的河流陡然变得深邃,一直沿着山脚平缓蜿蜒的小路前方出现了上坡!
 
我迅速地爬上这座山坡,峰回路转,前方豁然开阔,熟悉的亲切的玛旁雍错和纳木那尼映入眼帘。
 
终于看见了广阔的巴嘎草原和玛旁雍错
 
跟随着河流,我也从山谷回到了广阔的草原。
 
最后4公里,沿着巴嘎草原回塔尔钦,斜射的夕阳将雪山和草原映照得金光闪闪,静谧,温柔,祥和。我回头,看见转山归来的藏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愉悦的微笑。
 
对着我的镜头打招呼的喜悦的人们
 
虽然此时我的两条腿已经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惯性向前迈进,我却觉得一身轻松。
 
两日的晴朗天气,好心人的帮助,我得以顺利走完转山路,这是我的福分。肉身的痛苦,收获精神的满足。
 
曾经遥远的愿望终于实现,曾经约定的誓言业已达成。当我再次回到出发的起点,完成一个圆满的圆,夕阳的光芒正映红冈仁波齐神圣的南壁。
 
所有的孤独都有它的终结,所有的喧嚣终归于安宁。
 
此生圆满,来世吉祥。
 
绕行一个圈,约4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