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查叶巴石窟 以窟立寺的代表

西藏人文地理  2022-06-02 10:21

图片

 

始建于西藏吐蕃时期的查叶巴石窟寺,它独特的“以窟立寺”的建筑风格,奇特的伏藏圣地,不断传承的圣迹文化,历久弥新的朝圣传统,是研究西藏石窟寺发展演变、寺院发展规律等课题的活标本和活化石。

 

凿岩架屋,叠屋成寺

 

藏族有谣谚曰:“西藏灵地在拉萨,拉萨灵地在叶巴;到了拉萨不去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了做领子。”叶巴以岩洞和寺院为一体,峭壁之上凿岩架屋,又叠屋成寺。大部分殿宇都是一半嵌在山体内,一半以土石垒砌在外。

 

具有悠久历史的查叶巴寺,据传始建于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众多的高僧大德们都在此修行,又是著名的伏藏之地,经过近千年的不断改扩建,方形成此等规模。这其实也是西藏寺院发展的一种规律吧。此外这里佛塔众多,相传一些白塔为吐蕃时期所建,也有传说是阿底峡大师在离开查叶巴的时候,把自己的念珠撒在大地上,神变为一百零八座白塔的。但可能性更大的是另一传说是:为了纪念阿底峡大师,后人把他的念珠拆开,以此装藏,建立了一百零八座白塔。其中一些塔至今尚存,很多毁坏的塔如今也在逐步修复。

 

图片

 

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洞窟与圣地构成的分散式寺院群。经过一座过道式的拉康,进门的左侧据说是天然形成的藏文,拉康内部右壁的佛龛内供着“雪域三怙主”(四臂观音、文殊菩萨及金刚手菩萨三尊组合)的摩崖石刻像,据说是“然炯”(天然形成的圣物),只是这三尊菩萨都涂着一层崭新透亮的油漆,四壁观音还带着新制的三叶冠,难觅原本的风采。拉康中另外一个著名的圣迹,是在西藏有着“伟大母亲”之称的莲花生大师的明妃——益希措杰8岁时留下的脚印。

 

出口再上几级台阶,为不大的平台,上耸立着新近修缮的佛塔;其南面,是具大开大阖之气的拉萨河谷。若能翻过南面的大山,就是现在的山南地区,也是益希措杰的故乡扎央宗所在了,那里也有相传为她8岁时的脚印。

 

图片

阿底峡大师修行洞,从山下看去,修行洞有门有殿有经幡,俨然一座小寺庙。(摄影 范久辉)

 

往上走后右拐,来到阿底峡大师修行洞。从山下看去,修行洞有门有殿有经幡,俨然一座小寺庙,走到里面,才发现是个修行洞。修行洞不过十米见方,佛龛内供有阿底峡大师及其弟子仲敦巴大师的泥塑像。在洞的东侧还紧邻一洞叫“直布浦”,据说在赤松德赞时,藏地最早出家的“七觉士”之一的昆·鲁伊旺布在这里修炼得道,把金刚铃悬在空中,“直布浦”,意思是“铃岩窟”。

 

查叶巴很多殿堂从外面看比较方正,但到了里面墙面都是不规则的山体,有些甚至是在崖壁上开凿的洞窟。这种由石窟演变为寺院的情况在西藏并不罕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本是自然洞窟的一部分,后来被加以改造利用,成为具有礼拜性质的修行窟,再由此演变为寺院,如桑耶青朴修行地、雅砻协扎修行地,最终都修筑成了寺院,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寺院以修行洞立寺,是寺院的灵魂;

 

另一种情况是,其中某些洞窟本系人工开凿的石窟,但后世却多依照西藏佛教习见的古老传统,将其比附为某种“自然显现”之圣迹,以抬高其地位,这种情况在西藏也同样十分常见。

 

法王洞,查叶巴的皇冠

 

再往东走,是一个相对原始的修行洞圣地,只在洞前围个围墙,这是朝圣的第三站。它的看点是在修行洞中天然形成的金刚手菩萨。石壁上涂着厚厚的酥油,上面粘满纸币与五彩的纸质风马。顺着转经道,经白塔再向上行,即是著名的“桑阿林”,也叫强巴佛殿。

 

图片

强巴佛殿内的菩萨塑像。(摄影 范久辉)

 

强巴佛殿外表为黄色,里面可分成两个区域:内部为大洞窟,有二层楼高的强巴佛立于中央,八大菩萨贴石壁分立两边,中间有礼拜道供信徒转绕,这是礼拜区;洞窟外部,人工修成的殿堂,摆着几排卡垫,红色的僧衣在上面一件件摆着,僧衣上还放着信徒布施的香火钱,为僧人的诵念区。

 

礼拜区比诵念区高两个台阶,这是它们形式上的区隔,朝圣信徒会刻意不在念诵区活动,除了布施。佛殿为格鲁派鼻祖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珠杰建造,原供的强巴佛是前藏最大的一尊,现供的强巴佛与菩萨为上世纪所塑。

 

图片

法王洞可能是查叶巴石窟寺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石窟,从被人磨得光滑锃亮的甬道进去后,是个中心柱式的石窟。(摄影 范久辉)

 

强巴佛殿还以“说法洞”闻名,据说阿底峡大师在此洞收徒传教,长达五年,并留下许多圣迹被后人所膜拜。著名的噶当派教法《噶当子法》,就是在此期间授予仲敦巴的。

 

法王洞是查叶巴众多石窟中的皇冠。其上端被人磨得光滑锃亮,甬道进去后,是个中心柱式的石窟。主供佛十一面八臂观音塑于中心柱南面,在石窟中心柱的北面及东侧壁面上,还能依稀看到棋格式布局的壁画。大部分壁画已不清晰,少数壁画里面的佛与菩萨脸部经重绘涂金,与周边暗淡的壁画形成鲜明对比。壁画带有强烈的尼泊尔风格。

 

法王洞中的法王,指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据传松赞干布常在此闭关修行,山中有白色神羊,给他布施过羊奶,至今还在地下留有羊奶的白点。且法王的尼泊尔妃尺尊公主当时在沃塘错上修筑大昭寺时,千车万筐土石倒进湖里居然听不到一点声息,简直就是无底洞。后来汉妃文成公主作法,采法王洞中的神土,招来为松赞干布献奶白色神羊驮土填湖,这才填平了沃塘错,筑成了大昭寺。所以大昭寺也有“神羊土变寺”之说。

 

图片

法王洞内精美的壁画。(摄影 范久辉)

 

接下来是法王洞下方的“拉隆洞”。拉隆洞因有另类僧人拉隆·伯季多杰曾在此修行而闻名,他用暗箭杀死崇苯灭佛的末代赞普朗达玛,导致吐蕃王朝的灭亡。

 

其暗杀朗达玛的场面颇具传奇色彩,《西藏王统记》如此记载:“时在耶巴山洞中修定。约当半夜,忽见拉萨护法神吉祥天母前来谓之曰:‘今藏地获得成就者,唯汝一人,赞普朗达玛破坏如来圣教,汝可往诛此恶王,吾为臂助,望勿畏怯。’翌晨,询问侍者,始知实情。思为佛教,能舍生命,遂生起诛此恶王之勇气。又巧用各种方便,以炭屑涂马,令成黑色,所著袖衣,外染黑色,内作白色,头戴黑冠,油烟涂面,袖藏弓箭,骑于黑马之上,口自念言‘我不畏彼黑魔’旋即驰向拉萨。适赞普方在石碑之前,阅览碑文。彼即前来,佯作叩礼。默想本尊,暗诵咒言,袖内潜取弓箭。初一礼指按于箭,再礼扣矢,三礼即对准王额放之,随即逃遁。王以两手拔额上箭,立即倒毙。”如今,拉隆洞内还供有拉隆·伯季多杰的塑像。

 

千年的信仰轨迹

 

从拉隆洞出来,往第七站,也是会供法会进行地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这里已修成一个大殿堂,以方便集众举行会供法会。第八站是十六罗汉殿,从莲花生修行洞下山后,顺转经道,到另一个山梁的黄色殿堂即是,里面的壁画与塑像全为新近而为。

 

最后的朝圣地是绕查叶巴东南侧的拉日宁布神山及在阿底峡大师说法台。拉日宁布神山上有神圣的天葬台,现在还在使用着。清代著名噶伦多仁丹增班的母亲去世后,就是在此天葬台天葬的。过往绕山的人们经天葬台时,都会拔根头发丢到天葬台上,以示吉利。

 

从说法台经转经道往前,是18世纪格鲁派祖寺甘丹寺第五十一任法台达温阿旺班丹扎巴,在查叶巴建立上密院“结夏安居”专用道场的废墟。经废墟回到起始点停车场,至此在查叶巴山上画了一个圆圈,从起点回到终点,像完成个轮回。相对于个人肤浅的“轮回”,查叶巴用石窟串起藏传佛教的每条支流,用传说承载信徒们的各种寄托,千年的信仰轨迹,就在这里汇成一条奔腾向前而又静止不动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