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传奇托林寺,千年古刹,气势非凡

阿里旅游  2021-06-09 12:36

托林寺不仅是古格王国最重要的大寺院,也是全藏区闻名的古老寺院。

西藏后弘期上路弘法的许多高僧都曾活动于此,王国的不少重大佛事活动也都在此举行。

托林寺的遗址与文物对于研究古格王国历史和西藏佛教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托林寺,藏语意为飞翔寺。
寺院的方位通常都被这样表示:位于札达县城西北部,实际上,应该说札达县城建于托林寺旁才对。
札达县只有几十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由札布让宗和达巴宗合并为札达县),而托林寺则是千年古刹。
 
托林寺所在的象泉河南岸台地高出河床 20 余米,寺周地势平坦,原来多有僧舍、佛塔。
 
托林寺南以土山为背屏,北临象泉河,佛殿、佛塔、 塔墙、僧舍如群星散布,远眺气势非凡。

象泉河畔台地上的札达县城
 

01

西藏名刹   

10世纪末,古格王国第一代国王德祖衮的长子出家为僧,法号为拉喇嘛益西沃。
 
996 年,益西沃初创托林寺,并将其作为古格王室的皇家寺院,之后这里又成为古格高僧、西藏后弘期著名译师仁钦桑布译经授徒的场所。
 
1036 年,古格国王沃德及其兄长绛曲沃从东印度迎请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的高僧阿底峡进藏, 驻锡托林寺讲经著述,弘传佛法,寺院也随之扩建,规模益增。
 
1076 年(藏历火龙年),在古格王赞德的支持下,在托林寺召开了纪念高僧阿底峡的法会,西藏各地均有高僧、信众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大法会”, 成为当时西藏佛教界的盛事。
高僧阿底峡的驻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得托林寺蜚声整个西藏,成为中世纪的西藏名刹。

托林寺的日出

托林寺原有规模很大,包括迦萨拉康(百处殿)、 拉康嘎波(白殿)、杜康(集会殿)三座大殿和色康(金殿)、玛尼拉康(经轮殿)、强巴拉康(弥勒殿)、乃举拉康(罗汉殿)、贡康(护法神殿)等近十座中小型佛殿,以及堪布宅邸、僧舍、经堂、大小佛塔、百零八塔的塔墙等建筑。
 
几个世纪以来,寺院建筑大都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保存较好的有三座大型佛殿和一座佛塔。

从象泉河北岸远眺托林寺和札达县城
 

02

迦萨殿:立体曼荼罗     

迦萨殿是三大殿中年代最早的,形制也最为奇特。
虽然整组殿堂的顶部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之间已被拆毁,塑像、壁画也被毁坏殆尽。
但存留下来的墙垣和四角高耸的小塔仍可反映出原有的建筑结构。
 
殿堂整体呈多折角的“亚”字形,实际上就是一座大型的立体曼荼罗,西藏佛教史学家认为,中心方形殿堂象征须弥山,四面的四个稍小的殿堂分别代表四大部洲,四角高耸的小塔代表护法四天王。

托林寺迦萨殿全景

据藏文文献记载,托林寺是仿照桑耶寺(西藏扎囊县境内的吐蕃时期名寺,也被认为是西藏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佛寺)而建的。
但在设计时又巧妙地将桑耶寺一组庞大建筑群所表现的设计思想和内容严密组织在一幢建筑整体中,集聚浓缩,小中见大,堪称西藏古代建筑设计的上乘之作。
 

03

杜康殿: 曼妙的舞女壁画      

 
杜康(集会殿)是托林寺现存的两座保存着屋顶的大殿之一。
 
杜康主要由门廊和“凸”字形的正殿构成,门廊南北两侧是 2000 年以后新塑的四大天王像, 东壁的大门两侧分上下两排绘有十六位舞女,图中的舞女舞姿各异,或举手过顶,或合掌胸前,面容娇美,腰肢细软,体态轻盈。
 
所用线条是一种蜿蜒流畅、极有功底的游丝描,设色清淡柔和,若隐若现。
使用这种技法绘制的人物壁画在西藏极为少见。

托林寺杜康(集会殿)后凸佛堂壁画
 
“凸” 字形大殿由前面的经堂和后凸的佛堂构成,佛堂南北两侧对称分布仓库,很可能是由原来环绕的礼拜道改造而成。
 
殿门上雕刻兽面、吉祥天女、卷草纹等图案。
殿内有36 根方柱,柱头、替木都有雕刻和彩绘。
 
殿顶的天花板遍绘各种图案,基本风格与古格故城红殿天花板相近。
常见的图案有飞天、迦陵频伽、狮子、龙、凤、孔雀、 摩羯鱼、莲花、卷草、缠枝莲花、如意云团以及各种几何图案。
但在构图上有所不同,大多数图案单元均显得较大,有些动物和飞天可以横跨两格,比古格故城要大气得多。

托林寺杜康(集会殿)门廊十六天魔舞女(局部)

经堂内的壁画基本完好,但由于壁画表面被烟炱遮蔽,许多壁画细节难以看清。
壁画的题材、构图、用色、线条大多与古格故城佛殿同类作品相似,壁画以各类佛、菩萨、佛母、度母、金刚、高僧大像为主体,周围夹绘各种小像。
 
根据西壁北端一则藏文墨书题记,后凸的佛堂壁画内容有释迦牟尼、三十五佛、十六罗汉、大日如来及眷属、五智如来、四佛母、金刚萨埵及眷属、行续五坛城、佛传故事(释迦牟尼十二事业图)等。
 

04

白殿:保存完好的精美壁画      

这个殿平面呈长方形, 殿门朝南,北壁央向北后凸,建造主尊塑像。
殿门外原有门廊,现仅存两厢墙壁。殿门的门框、门楣雕饰莲瓣纹、卷草纹和缠枝莲花纹。

托林寺白殿门
 
殿内有42 根柱子,分为南北 7 排,柱体方圆混杂,应该有过后期更换。柱头和替木上雕饰莲瓣纹和忍冬卷草纹。
殿内的地面处理很别致,全部用河卵石铺就,不同于其他殿堂的阿噶土地面。

托林寺白殿壁画——仁钦桑布(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托林寺白殿壁画——尊胜佛母
 
殿内四壁的壁画保存尚好,以各类佛、菩萨、佛母、 度母、高僧的大像为主体,其中以各类佛母、度母像最为精美。其间夹绘各种小像及高僧修行图、供佛图等。
 

05

佛塔林立       

寺院周围残存大小佛塔 100 余座,另有西藏西部常见的塔墙两道,大部分集中在寺院西北侧的平坦台地上。

托林寺塔墙

两道塔墙东西横列,108 塔连成一排,远看如同长长的锯齿,北边一道因台地边缘部分已随土崖坍塌,仅存 97 个小塔。
南边的一道仍保存着108 座小塔。塔墙的建造方式与古格故城一样,先夯筑墙体,然后分割修整出一个个塔尖。

托林寺塔群
 
体量最大的是所谓“外四塔”,其中至今仍基本保持原状的是西南大塔,这是一座四面有阶级的天降塔,整体完整,只有塔刹缺损,塔瓶的四个龛还保留着原来的石雕柱子和龛楣。

托林寺佛塔

东北大塔在1998 年的保护工程中被修葺一新,巍然屹立在紧邻象泉河的台地边缘。
其他佛塔都遭受严重破坏,一些残损的佛塔内暴露出大量模制小佛像和小塔(即擦擦),泥像的风格表明,这些塔的建造年代绝大部分是在 11 世纪。

托林寺天降塔
 
托林寺不仅是古格王国最重要的大寺院,也是全藏区闻名的古老寺院。
西藏后弘期上路弘法的许多高僧都曾活动于此,王国的不少重大佛事活动也都在此举行。托林寺的遗址与文物对于研究古格王国历史和西藏佛教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