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 ——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

新华网  2020-05-26 10:48

(体育·图文互动)(1)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1960年6月7日,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右)、贡布(中)与屈银华三人凯旋拉萨后捧花合影。 新华社 发

  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名平均年龄仅有24岁的勇士,从西方登山者眼里“连鸟也无法飞过”的珠峰北坡登顶。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巅,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

  60年后的5月25日,珠峰依然巍峨,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们正克服重重困难,向峰顶发起第三次冲击。世界期待着,他们为人类揭晓“世界高度”新答案。

  60年间,中国珠峰攀登史留下了许多光荣的名字,这些名字中有为国攀登的勇士,也有越来越多普通人的面孔;60年间,这座山与这些人的故事,为中国体育史中关于精神、荣誉、惠民与和谐等主题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山依旧,世间沧桑。人与山,正走向共生共荣。

(体育·图文互动)(2)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 新华社 发

(体育·图文互动)(3)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登山队队员在向峰顶挺进途中。 新华社 发(次仁多吉 摄)

(体育·图文互动)(4)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05年5月22日,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队员在峰顶操作完设备后合影留念。 新华社 发

(体育·图文互动)(5)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队员罗布占堆(左)点燃第一棒火炬手吉吉手中的“祥云”火炬。 新华社 发

(体育·图文互动)(6)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19年5月20日,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村民顿珠在珠峰海拔5400米的地方捡拾垃圾。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体育·图文互动)(7)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19年5月24日,西藏的登山爱好者次仁扎西在珠峰峰顶。 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体育·图文互动)(8)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20年4月29日,矗立在珠峰脚下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体育·图文互动)(9)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20年5月8日,登山向导向海拔7028米的营地运输物资。 新华社特约记者 拉巴 摄

(体育·图文互动)(10)向山而行 与山共生——写在中国人首登珠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图为2020年5月24日,珠峰脚下的扎西宗乡巴松村全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