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迷失土林,行走在200万年的风和太阳之间

窈窕寻壑  2021-02-01 16:40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顾城《门前》

再难遇到这样一个地方,

把时间拉得这么长,

把空间铺得这么广。

自然与人文,都沉淀得这么深。

这是此行阿里的最西——

一片仍活着的土林,

一个已消逝的王朝……

 旅行者| YiYi一一

 
出行时间:2020年10月
拉萨出发,途经山南、日喀则,抵达阿里
 
塔尔钦出发,是在一个清晨。那时,太阳尚未出,天很冷。
刘哥说,太阳出来以前,最冷。所以,我不渴望大衣、绒裤、热水或者暖宝宝,我只渴望太阳。渴望太阳,就像焦土渴望雨水。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我一边搓手,一边呵气,一边上齿打下唇地念诗。就好像太阳听见了,就会忙不迭跑出来跟我相见似的。
如果那时的我,知道此后这一天,我将得到太阳最炽烈的关怀,并留下一张被关怀过度的脸时,就算手长冻疮,我大概也不会吭一声……

太阳啊,快快翻过山头吧!
 

一段旅程,一次邂逅

 
那日,司机告诉我们修路,需要绕路。怎么绕,我当时并不知,只知在继续西行。打开手机地图,看着我们的车沿着219国道行驶,那条时不时出现在路旁的河流,是噶尔藏布。
 
那时,我尚不知噶尔藏布是森格藏布(狮泉河)最大的支流,我更不知,我们是在朝着昆莎机场方向开,朝着狮泉河镇方向开。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我们在219走了很久,有了一段本不应该有的漫长时间,和一场本不应该有的荒凉邂逅。

一场本不应该有的荒凉邂逅
 
如果说,此前的西行路上尚有黄草蔓延,那这条路上,连草也不见了,只有连绵不断的土山和沙石满地的荒漠。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也越过一座座山头洒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于是,整片土地都被暴露在阳光下。
 
我感到一种悠远的预示:我们在朝着历史深处而行,等待我们的是被黄土掩埋的秘密……
 
车沿着山,一层一层地向上盘。一个拐角,忽地冒出一片红。那是从这片粗粝的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植物。
我来不及细细观察,车一个转弯,又上一层,而这些鲜红被甩在了身后。
 
我趴着车窗向后望,在晃动的车身里,我瞧见这片红色在燃烧。
这一定是被太阳点燃的,这里的太阳性子烈,这里的植物便也不服输地生长着。它们一定是被晒痛了,才会如此倔强地燃烧着,烧得大山也沉默了,谁都奈何它不得。

鲜红的倔强

11:50,导航显示”八日“附近,之后,手机信号消失。从此,陪伴我们的,只有这片粗糙而无垠的黄土与黄沙了。
 
路,很平整,连转弯都如同复制一般,我数不清转了多少个弯。
山峦也如同复制而成,我不再分得清它们的形状,只记住了满眼的土黄。
彼时,丧失了信号与定位的我,无法判断距离札达还有多远,但我想到了曾经在这片土地存在的古国,象雄、古格,生长又消失;想到了曾经在这片土地存在的信仰,苯教、佛教,繁兴又衰落。
 
我知道,我们是乘着车盘曲而上,亦是在沿着时间长河逆流而上。

逆流而上
 
而这条虽蜿蜒却平坦的逆行之路,又让我想到了修路的人,还有那些至今仍在的零落在这黄色世界里的人。
他们与我,被划入同一时代,但感觉却距离我好远好远。因为在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的阿里大地上,你根本无从知道他们在哪里。那种遥远,甚至超越了百年千年的历史。
 
在这片世界,时间与空间混在了一起,你分不清是在时间里行走还是在空间里漫步。
 
但我却能感受到,那些生活在此地的人,仿佛生活在时间与空间的起点,那些曾经在这里停留的人,也曾经停留在时间与空间的起点。
而我,因此刻的行走,时间与空间的起点,便也踏足。

行路两旁,尽是土林

我摇下窗户,一阵狂拍,那些形状,一个也不想漏掉。司机见状,便开得慢了些。
后来,索性停车,于是,我真正走到了这片土林中间。

土林包围
 
走几步,不用人叫,自己就回到了车上。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渺小——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目之所及,皆为土林。我被土林完完全全地包围了!
 
而它们,两百多万年前就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湖盆下陷,湖水泄干,加之长时间河流冲蚀,风雨侵蚀,“刻”出了眼前的沧桑。
 
两百多万年,第四季、更新世……于我,只是名词,只是概念,只是无穷无尽的古老和遥远。
我被这样的古老和遥远包围,喘不过气。

谁的的鬼斧神工?

幸好这些土林并非单纯的土体堆积,它们有错落、有形状,正是这高高低低和千姿百态稍微冲散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觉察到了趣味,而这趣味缓解了我紧张的呼吸。
 
瞧瞧这成林的土,有寸头般齐平的,也有张牙舞爪极为不规则的,有国际象棋棋子,有酒瓶,有兵器,还有浮雕——人面兽面的都有……
 
这哪里是自然景观,完全是艺术挥毫。
 
迷宫般的穿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札达土林观景台。
观景台在高处,所以我们是俯视。俯视,土林千沟万壑,一览无余。
不仅土林,还有远处的雪山——一道巍峨的白色,在天边铺开。
我知道,最高的是海拔7756m的卡美特峰,绵延的是雄伟的喜马拉雅。

雪山和土林

雪山之下的土林,土林之上的雪山,都生长在4500m以上的高原。我站在这个并不平坦的观景台,心潮起伏。
 
问世间,谁能有如此大的手笔,挥就如此规模之巨作?
 
我的疑问,除了风,没有回音。风也不是为了回答我,它从来就在这里,时间有多久,它就吹了多久。
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成就眼前的苍茫。

土林,雪山,我
 
这里有很多玛尼堆,玛尼堆上还有哈达。不知是何人在这垒的,也不知它们在这立了多久,更不知当初垒这些玛尼石的人,是否还有回来?
 
他们把那些祈祷和愿望留在这里,留在这片广阔而悠远的土林和雪山,也就留在了时间里。
 

静静的托林寺

从观景台蜿蜒而下,不久便抵达托林镇。
 
托林镇有托林寺。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是古格王朝的第一座佛寺,由曾经的古格王松扼——后来出家为僧的拉喇嘛·益西沃仿照桑耶寺修建。
“托林”有飞翔、盘旋之意,故托林寺又被称为“悬空寺”。

托林寺
 

就像大昭寺有松赞干布抛戒指选址建寺的传说一样,托林寺亦有松扼抛响器“甘指”选址建寺的故事。因为“甘指”在空中盘旋了一阵,所以才有了“托林寺”之名。
 
大译师仁钦桑布曾在此译经授徒,印度高僧阿底峡也曾在此寺驻锡三年。
 
也是在托林寺,六十岁的阿底峡尊者与仁钦桑布大译师相见。那时,大译师已近九十岁,却仍为阿底峡尊者的讲经说法而折服。

漫步托林寺
 
1076年,在古格王泽德的支持下,在托林寺举行了“火龙年大法会”,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僧人,卫、藏、康的都有。大法会标志着佛教在藏区重新获得了合法与主流的地位,托林寺也因此蜚声全藏,成为了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个中心。
 
托林寺最早属于宁玛派,后又归噶举派。十五世纪,古格僧人阿旺扎巴拜宗喀巴为师,返回阿里后将该寺改宗格鲁派。
 
1618年,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还曾到托林寺传法,提升了托林寺在格鲁派寺院中的地位。但托林寺历经战乱等破坏,很多佛塔、佛堂都已毁坏,如今所见,大都为后来新建。

这些塔,均为新建

其实,以前,托林寺外象泉河谷畔有108座小佛塔,后来也遭河水冲击塌陷了。据说,每一座小佛塔里都有一颗仁钦桑布大师念过的佛珠。
 
现在的托林寺很安静,安静得就好像从没有过佛教显密经典翻译的如火如荼,没有过佛教复兴的轰轰烈烈,没有过教派斗争的风风雨雨。但我知道,属于它的历史,一直都在。
 
此行走马观花,它的安静让我心安,好像只是告诉我,它会安安静静等待我,再来。

安安静静,等我再来
 

走向古格深处

那日,因为绕路,单程即耽搁了两个多小时。在开往古格王国都城遗址的途中,我惴惴不安,生怕到达时已关闭。
 
还好,下午五点我们赶到,而遗址的守护人告诉我们,六点半后便不能参观。

古格王朝遗址
 

匆匆买票后,进入遗址。这是一段向上的攀登,沿着狭窄而曲折的黄土阶梯,我爬得有些吃力。这吃力并非因为海拔太高、呼吸困难或体力不支,而是因为太阳。
 
手机上的时间,指示着傍晚,可是古格的天,分明在告诉我们,太阳才刚过中天,对这黄土和黄土之上存在了几百年的宫殿还没看够呢。太阳,在我们的头顶且还要呆好长一阵子!
 
而那时的我,已经历了大半日毫无遮挡的烈日烘烤,疼痛已从脸颊蔓延到眼角。不止眼角,我的每一寸肌肤都在燃烧,烧得噼里啪啦。
 
历史既已被这蔓延的黄土掩埋,沿时间长河逆流而上,自然需要付出代价。踩一脚灰土,滚一身黄沙……而这些,在永远消逝的千年古格之下,或许也算不上什么代价。

走向历史深处
 
要讲古格王朝,得追溯到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朗达玛死后,其子威宋继承王位,后传给儿子贝考赞。
 
贝考赞的一子吉德尼玛衮率部来到阿里,先后纳布让、古格、玛尔域于自己统治之下,后又将领土一分为三,次子扎西德衮辖古格,繁衍出了古格王朝。
 
而这个王朝,延续了七百多年之后,因为王权、宗教和兄弟间矛盾纷争,战争被引爆。最后,拉达克的入侵将这个庞大的王朝引向了灭亡。

王朝兴衰

古格王朝,七百余年,赫赫巍巍,一朝一夕竟风雨飘摇,终归寂灭。
留下几间残殿和一山黄土,在绵亘的土林之中孤独地站立着,留给百年千年后的人们去唏嘘。
 
如斯怅惘,书中读过百遍,也不如站在山头一刻感受深刻。

风,从土林吹来
 
走过下部有着金刚壁画的大威德殿、保存着佛头(佛身都已被砸毁)的红殿以及面积最大的白殿,开始被我称为“钻洞”的爬行。
 
洞里的阶梯变得更窄,若途中遇上反向而行的人,必有一人得错身,否则难以通过。
 
在这洞里,我曾“四肢并用”,笨拙而狼狈,但我也看到了最美妙的风景——透过洞里的那些洞。
 
气势磅礴的土林被分割了,分割成了一块块画盘,粗犷被精致收纳,我想把这些画盘带回家。

极致粗犷与极致精美的画盘

爬出洞的那一刻,迎接我的是顶端的坛城殿,当然,还有清冽的空气和热辣的阳光。

出洞啦!
 
坛城殿是古格顶部王宫区现存唯一完好的建筑,是古格王室举行佛教仪式的场所。
可惜,我们去时,并未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身后红色建筑即坛城殿

坛城殿旁有一间外墙全白的殿,应是后修的。门闩着,但我还是去敲了敲。心想,若有守殿人,我要去问一问小“黑猫”的踪迹。

“小黑猫”
 
传说,古格王朝要灭亡时,国王让人将王后变成了一只小“黑猫”,并言日后谁能得到这只小黑猫,谁就是古格未来的王。
而古格遗址这里,还真有一只小黑猫,前些年,好些朋友去都有见到。所以,我故意穿了一身吸热的“黑”,也是心中小九九作祟,希望这样可以遇见小黑猫。
 
当然,殿内无人回应,我只得悻悻离开。只是暗自想,如果躲在某个角落里的小黑猫瞅见了我,是不是不会觉得那么孤单?
 
走过坛城殿,看见山坡的尽头站了一些人。他们距离我并不远,但我却觉得如蚂蚁一般渺小。尽管他们已经站到了土林之上,站到了王国的顶端,他们还是好小。

众生,微尘

事实上,与百万年的土林和千年的王朝遗址相比,任何生命,都渺若微尘。
 
我没凑过去看风景,找了一个无人的平台丘,身后是孤零零的殿,眼前是茫茫的土林。风从土林吹来,那么多沟、那么多洞、那么多缝隙,大大小小,让我分不清风的来路。
 
忽而想到《齐物论》中的“万窍怒呺”,再看看眼前土林形状,的确似耳、似鼻、似口,也不知,自己是否一不小心闻得“地籁”——在古格,究竟是一场美妙的际遇。

万窍怒呺

沿着来路返回,下山比上山快了些。太阳仍高悬天边,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肯落。我等不到日落了,我也没有等日落的欲望了。
 
我甚至希望,黑色的天幕直接将太阳卷走,一刻也别停留。
我觉得自己化成了一个土块,在这里被晒了两百万年……
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仰和感佩,对那些探索、发掘、研究这片土地的人,对那些至今仍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人,对那些怀揣念想、不远千里只为亲身来触摸一下这片土地温度的人……

想念

如今,我回到了我生活的城市,回到了阴雨连绵的冬天。我又开始渴望太阳,然后我想到了札达的行走。
 
原来,灼痛竟也可以让人怀念。
 
攻略
 
一、交通
1.推荐路线:塔尔钦-门士-曲龙寺-达巴寺-托林寺-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札达土林观景台-香孜古堡-那木如。该路线南进北出,遗址众多。若要前往狮泉河可继续向北,若要回塔尔钦则向南,都不走回头路。见下图”绿线“。
2.我们原计划路线:塔尔钦-门士-巴尔兵站-托林寺-札达土林观景台-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原路返回塔尔钦。单程4h,来回加上游览时间,也就12h。该路线见下图”红线“的中线。
3.实际情况:我们遭遇了巴尔兵站修路,司机根据导航选择了”北进北出“(塔尔钦-门士-那木如-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原路返回塔尔钦),导致我们回到塔尔钦已经是第二天了(近凌晨一点)。

二、食宿
1.我们在塔尔钦住了两晚:塔尔钦目前宾馆数量较少,建议提前订。
 
2.建议:塔尔钦一晚+札达一晚。札达海拔不到4000,还有机会看土林日出日落和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