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攀登者》热映,你不得不了解的珠峰攀登史!

  2019-10-12 17:20
国庆期间,电影《攀登者》热映
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
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真实事件
 
 
不禁将人们的思绪拉到这座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
......
 

 
自1921年有记载的人类第一次探索珠峰算起
已经过去98年
截止2013年,超过6322人次成功登顶
 

 
然而
你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从最早记载到被登顶
背后的故事吗?
 
是谁命名了珠穆朗玛?
 
1841年,英国人乔治·额菲尔士在印度考察中记录珠峰的地理位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Mount Everest),以此纪念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尽管额菲尔士本人表示反对)
 

©太平洋电脑网

 
但其实,早在1717年,清朝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绘的《皇舆全览图》中,就以“朱姆朗马阿林”命名,“阿林”是满语,意思是“山”。
 

 
在此图中,清朝将珠穆朗玛峰称作朱姆朗马阿林(“阿林”是满语,意为“山”),并精确地标出此峰位置。中国勘察和测量珠穆朗玛峰,可以说足足比英国人早上一个多世纪。
 
在藏语中,“jo-mo glang-ma rib”(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可理解成母象。攀登者电影中也出现关于这一名称的解释。
 

▲分别绘制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地图《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乾隆十三排》局部,地图上标名为“珠穆朗玛阿林”,阿林就是藏语的里“山”,这便是珠峰名字的由来。

 
1952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通报,“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2002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称“Mount Everest”应正名为其藏语名字“珠穆朗玛峰”。
 
该报认为,西方使用英文名称“额菲尔士峰”的280年前中国的地图上已经标示为“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的试探(1921-1953)
 
北坡攀登史
 
人类试图探索珠穆朗玛峰是到1920年后了。
 
1920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对外开放了西藏,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和登山俱乐部开始联合并讨论如何从中国境内的北坡进入珠峰地区。当时人类已经到达了南北两极,所以探索世界最高峰成为下一个伟大的目标。
 
1921年,在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和皇家地理学会组织下,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支珠峰远征队,这次远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珠峰进行侦察并寻找登山路线;二是对珠峰附近地区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图。
 
远征队一共九名队员,主要由登山家和测绘专家组成,平均年龄41岁,最小的31岁,最大的56岁。
 

▲他们是:Heron(海伦), Wollaston(沃拉斯顿), Howard-Bury(霍华德·伯里), Raeburn(雷本);后排:Bullock(布洛克), Morshead(莫斯黑德), Wheeler(惠勒), Mallory(马洛里)。

 
作为主要登山队员的Mallory(马洛里)一直参与这支远征队伍的活动,并于1921年、1923年和1924年三次攀登珠峰,最终和他的队友欧文消失在皑皑雪山之巅。
 

▲马洛里和欧文©陈大卫
 
在1933年,欧文的冰镐被在8440米的地方被发现。1999年5月1日,“马洛里和欧文考察队”在珠峰北壁,传统六号营地西侧的的雪盆上(8150米)发现了马洛里的遗体。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两人通过了第二台阶。他们是否登顶,一直是登山界的一个悬案。
 

▲马洛里遗体
 
1921年后到1938年期间,英国共有6支探险队先后试图登顶珠峰,遗憾的是均未成功。
 

▲1922年英国探险队
 

▲第五支由七人组成的英国珠峰登山队,考察了珠峰东北面,在北坳上进行了拍照
 
南坡攀登史
 
1946-1947年,西藏政府开始禁止登山队进入西藏。1950年,尼泊尔政府对外国人开放了边境。从此,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1950年,一支英美联合远征队开始侦察南侧的攀登路线,由美国人查尔斯·修斯顿(dr. charles houston)等人组成的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南坡首次对珠峰进行试登,也只到达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区附近。
 
▲珠峰南坡线路
 
1951年9月,英国登山队,由1935年的领队伊·希普顿(eric s shipton)任队长,其中包括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他们考察了珠峰南坡的路线。全队共七人,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达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952年,瑞士远征队沿东南山脊攀登至8600米高度。
 
1953年,英国领导的英国-新西兰联合远征队又一次尝试攀登珠峰。最终到达8720米的高度,由于氧气问题下撤。
 

 
人类首次登顶珠峰 ▶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和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尼泊尔籍登山向导),于当地时间上午11:30,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下撤前,他们在顶峰拍照,并埋下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十字架。
 

▲希拉里(左)和丹增(右)
 
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这是人类首次站在世界最高峰之上。几天后,在加德满都,队长亨特和希拉里被授予英帝国的爵位。作为印度公民的丹增被授予了乔治勋章。
 

▲丹增正在检查冰爪

 
 
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与尼泊尔就中尼边境划界问题进行了谈判。当时,双方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
 
尼泊尔对“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队伍中,尼泊尔籍的丹增·诺尔盖是英国登山队的高山向导”这件事大肆宣传,其目的不言而喻,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大本营升起了五星红旗

 

1960年,处于困难时期的中国组建了一支登山队,首次从北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他们要证明中国人自己的山,自己可以攀登。
 

▲突击主峰的队员在宣誓
 
这批登山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工人、农民、老师、学生……很多人先前的工作与登山毫无关联。在设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坚韧无畏,从零开始学习,经历艰苦的训练,于1960年5月24日向珠峰北坡发起冲击。
 

▲登山队员在结组行进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和刘连满共四名登山运动员离开了8500米营地,他们走了两个钟头,来到一座峭壁下。
 

▲1960年5月23日,突击组行进在8400米地段

 
这座峭壁高30米,冰雪覆盖,笔直陡立。队员们小心翼翼地、一寸寸地往上爬。但是在离壁顶3米多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插足的地方了。
 

▲登山队员在休息途中吸氧
 
这时候队员刘连满毅然放弃登上峰顶的机会,甘当人梯,其他三人踏着他的肩膀攀上了峭壁。其余三名队员最终走完了最后300多米的路程,在25日凌晨4点20分,他们成功登顶,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王富春、屈银华、刘连满、贡布
 

▲此次登山产生的“中国梯”
 
中国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喜讯传遍了全球。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们通过东绒布冰川峡谷
 

▲1960年5月,王富洲任突击队长的登山队正在攀登雪山冰壁

▲1960年5月30日,王富洲等3人回到大本营受到热烈欢迎

 
电影《攀登者》所还原的,正是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攀登者》剧照
 
后珠穆朗玛攀登时代
 
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后,“珠穆朗玛峰”这个名字开始为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同。
 

▲人类女性首登珠峰者:田部井淳子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珠峰的攀登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各种新线路和新的攀登方式:
 
先有美国人开辟更难的西山脊新线路并登顶,后有日本人在珠峰山体上滑雪,并尝试开启位于峭壁上的西南山脊新线路。期间,印度、意大利、法国等国队伍亦数次冲击珠峰。
 

▲日本队员植村直己登顶珠峰

▲瑞士人Erhard Loretan登顶

▲波兰人Krzysztof Wielicki登顶
 
珠峰的多条路线也逐渐被开启,其中包括:
 
1963年,美国远征队开辟西山脊-北壁Hornbein沟槽路线,这是珠峰第三条路线。
1975年9月,英国的Doug Scott和Dougal Haston沿西南壁登顶珠峰,这是珠峰第四条路线。
1979年,以斯洛文尼亚登山者为主体的南斯拉夫登山队完成西山脊完整路线。
1980年5月,波兰人Andrej Czok和库库奇卡开辟南壁岩柱新路线。
1982年,苏联人首次登顶珠峰,这是沿西南壁一条新路线完成,也是迄今为止难度最高的路线之一。
1983年10月,美国队的Louis Reichard、Carlos Buhler和Kim Momb完成珠峰东壁首次攀登。
1984年,澳大利亚Tim Macartney-Snape和Greg Mortimer开辟珠峰北壁新路线。
......
 

 
截止今日,珠峰路线,总计19条。开辟于50年代1条,60年代2条,70年代2条,80年代11条,90年代3条,21世纪以后2条。新路线诞生最多的年份为1980年,有3条新路线。
 

 
我们不难发现,与现代攀登运动不同的是
在那个政治意识形态至上的年代
登山不仅是一项运动
也是被当做国家机器中的一个部件
诚然,其间不乏闪光的人性、深刻的友谊、壮美的叙事
及无畏的牺牲精神
但也存在着集体主义所带来的限制
这不禁让人思考
在当下这个时代登山(尤其是珠峰攀登)的意义
 -END-
 
 

 

▌文字:西藏旅游在线(公众号)

▌图片:西藏旅游在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