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我们为什么喜欢西藏?

原创  2019-07-09 12:49

我们为什么喜欢西藏?因为阳光、因为信仰、还是因为那不可言说的诗和远方?

 

我们不妨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器官入手:

 

带你去看一看,千佛崖匠人手中艺术形态千变万化的玛尼石,木雕艺人一刀一刀在木头上笔走龙蛇的畅快淋漓。

 

带你去听一听藏戏千年不变的古老唱腔。

 

带你去闻一闻来自高原“格桑花”们漫山遍野的芬芳。

 

带你去品尝糌粑中酥油茶的奶香和青稞面的麦香。

 

带你抚摸一颗蜜蜡的圆润柔软,一粒绿松石的天然通透。

 

当然,五感之于西藏,我们不说你也懂

 

——走心才是关键。

 

图/尼玛次仁

 

 

 
味觉
 

高原上有很多宝贝,其中“酥油茶、糌粑、青稞酒”被称为藏族饮食中的三宝。这三宝中酥油茶是牛奶提炼出的酥油与砖茶熬制而成,糌粑和青稞酒由青稞制作而成,它们都是上天赠予的食物,是藏族人最珍贵的宝贝。

 

 

1青稞

 

图/颜蓓琳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的种植有悠久的历史,经过藏族人民长达3500~4000年的驯化和栽培,已经完全适应了极端的高原气候,成为藏族人民的主食。在青藏高原这个氧气稀缺、气候寒冷的高海拔地域,能够种植出粮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青稞成为大自然赠予藏族人民的宝贵食物。

 

图/大刀367

 

用青稞酿的酒是当地人最爱饮用的饮品,无论男女皆能喝上许多,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也是待客的佳品。

 

主妇们早早地将淘洗干净的青稞煮熟,在稍微凉凉后加入酒曲放进陶罐里,随后将罐子密封好,并用藏毯等覆盖使罐内青稞升温发酵。数日后开罐加入适量清水,再封闭起来等待一两天,就酿成了。

 

 

 

 
2糌粑

 

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青稞磨成的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

 

先将青稞晒干炒熟,然后用水磨或电磨磨成糌粑面,不除皮,相传在过去用手磨制作糌粑,但比较粗糙。藏族人民吃糌粑时,用一个小碗盛上青稞炒面,倒入三分之一的酥油茶,先用无名指(蒙藏都称其为净指,他们认为这根指头最干净)沿碗边顺时针搅拌,然后四指都开始抓,拌好一些后,在手里攥紧,攥成两头尖尖的像柠檬一样的形状,第一口吃起来干干的,细嚼后口中会留下细微的麦香和奶香。如果放上奶渣,嚼起来会更香。藏族朋友中有个幽默的说法:糌粑是藏族的方便面。

 

 

 
3酥油茶

 

 

藏族人的早餐多是从一杯酥油茶开始的。

 

茶馆是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去的地方了,在拉萨、在日喀则,茶馆随处可见,甚至在整个西藏的各个小县城,小村庄都会有茶馆,酥油茶是西藏的特色饮料,茶馆也是藏族同胞们最惬意最市井的地方。

 

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每年七八月,高原进入草肥水美的季节,是提炼酥油的最佳时机。主妇们将奶汁倒入搅拌木桶或专用的陶器里,数百次的上下或左右的搅拌分离,使油和水分离开来,上面浮出的一层淡黄色脂肪就是酥油。

 

而将酥油提炼出来之后与砖茶一起熬制,就成了酥油茶,茶能帮助肠胃蠕动,去除了日常食物中的油腻,在御寒的同时帮助了消化,生津止渴又补充能量,这又是一项高原人智慧的创造。

 

 

 

 
4风干牦牛肉

 

图/刘东君

 

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制作,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再加以秘制配方后放置于阴处晾干,不能暴晒,让其冰冻风干,既去除水分,又保持鲜味。天然原味,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5鸡爪谷酒

 

 

图/颜蓓琳

 

日喀则陈塘沟的夏尔巴人叫它“曼加”,因以当地特产的鸡爪谷为原料酿制而得名。另外,陈塘夏尔巴人的鸡爪谷酒是“吸”着喝的:酿好的鸡爪谷装在桶里,插上竹管吸上一口,再添加温开水,搅一搅,又是一壶酒,直至冲淡无酒味,再换鸡爪谷“原浆”。可以一人一桶自“吸”自饮,独享快活,也可以三五人一桶,团团围坐,一边聊天一边轮流“吸”酒。

 

 
嗅觉
 
 

久居拉萨,深知藏族同胞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一年四季与鲜花相伴。在这伸手就可以触摸蓝天的地方,大自然把温暖的阳光播洒到高原的每一个角落。阳光和鲜花就像是一对姐妹,把这座城市装扮得更加亮丽和温馨。每每回忆西藏的夏日,满身尽是耀眼的阳光,满鼻尽是花儿的芬芳。

 

 

 

 
1张大人花

 

 

图/王正坤

 

“张大人”花属菊花科,花朵呈菊花状。由于拉萨终年阳光灿烂,光合作用充分,此花高者可达两米,绿叶修长,每株可开花几十朵,且久开不败。更加神奇的是,“张大人”花生命力极强,花籽入土,只要地面湿润,几天之内即可破土而出,长成嫩芽,一个月后便可开出艳丽的花朵。熟悉这种花的人都说,“张大人”花是拉萨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这真是当之无愧。

 

图/落榜进士

 

在拉萨,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布达拉宫高高的石阶两侧、宫墙脚下,它成百上千朵地怒放着;拉萨河畔的十里长街上,它成千上万朵地随风摇曳着;在后藏重镇日喀则,它高贵地昂首挺立着;在边陲小城亚东,它温柔地为人们的家园守望着。可以说,“张大人”花的踪迹遍布世界屋脊。

 

 

 

 
2狼毒花

 

 

从植物学上来讲,狼毒花又叫火柴花,有瑞香科狼毒、 大戟科植物狼毒,根有毒,可入中药,有祛痰、止痛等作用。

 

我们在高原上看到的,多数是瑞香科狼毒,牧民们因它含毒的汁液而给它取了这样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名字。牧区的牛羊见到这种植物都是不吃的,如果人不慎服用,也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植物,却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以它为主原料,在西藏产生了一种珍贵的东西—狼毒纸。

 

图/雷锋

 

狼毒纸的基础原料是狼毒花根茎,尽管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数道程序根茎已经被漂洗加工,但是其毒性仍在,用这种纸抄写的经书即便放置几十上百年,也可以防止虫蛀鼠咬,从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这些珍贵的经书,以“毒”攻“毒”,因此有人称狼毒纸为“身怀绝技的经书保镖”。狼毒纸不被蛇鼠虫蚁靠近,也被佛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纸张。

 

 

 

 
3兰花

 

图/墨小妖

 

墨脱,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侧,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并有热带雨林。这里是整个西藏海拔最低的地方,不但环境好,四季如春,降雨量充沛,也是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称。正是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不仅有各种野生动物,还有着各种高等植物,竹类植物,以及野生兰科类植物。

 

徒步墨脱时,这些空谷中的幽兰,枕着清风,飘来阵阵幽香,叫人难忘。当然,并不是只有徒步路上才能看到兰花。从波密坐车进入墨脱的沿途也随处可见。它们就那样随意地生长着,随时可能与你撞个满怀。

 

 

 
4桃花

 

图/胡祖信

 

每年3月,西藏总是会掀起一阵小小的粉色狂欢。皆因此时西藏林芝那些有上百年年龄的桃花们要成片开放了,与内地的桃花不一样,林芝桃花都是野生的,枝干遒劲,古朴苍虬,树枝曲曲折折伸向天空,相比其他的桃树,别有古韵。桃花满山满地,满江满湖,放肆又洒脱地开起来,马蹄掠过,溅起一身香气。这样的景色全中国独此一家,绝无复制。

 

 
听觉
 
 

 

藏戏

 

图/扎西平措

 

雪顿节是拉萨夏季最热闹的节日,七日的狂欢里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在罗布林卡听藏戏。藏戏,藏语为“阿吉拉姆”,它华丽的服饰和面具,优美的舞姿和唱腔,诙谐的语言和动作,深受人们的欢迎,是西藏人民最爱的一道文化大餐。

 

图/崔士鑫

 

关于藏戏的起源问题,由于每个学者所站的角度不同,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藏戏脱胎于宗教艺术,在苯教祭祀和仪轨的艺术中形成;有的认为藏戏起源于古老的民间歌舞。时间上,有人认为藏戏起源于石器时代;有的根据古老的壁画来推断,起源于公元8世纪;有的认为,是公元14世纪唐东杰布所创等。

 

 

 

 
 
触觉
 
 
1蜜蜡

 

 

图/何建强

 

树木脂液化石,为非晶质体,最常见的蜜蜡是产在波罗的海以及北欧的黄色蜜蜡。一般只有黄色,甚至有些还是半透明的状态。所以这样的蜜蜡还没有彻底石化,质地还比较柔软 。

 

蜜蜡在藏传佛教较为受重视,用来做念珠和护身符,有强大的辟邪趋吉功效,黄色蜜蜡还可以催财旺财。

 

 

 

 
2绿松石

 

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绿松石是含一定水分的矿物,以不透明的蔚蓝色最具特色。绿松石受热后会因脱水而变色。当与有色物质接触时,易受渗透而变色,长期暴露在干燥空气中会褪色。

 

图/张鹰

 

在西藏,每个女性都必须佩戴绿松石。自古以来,绿松石就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用作神坛供品,藏王向居于高位的喇嘛赠送的礼品及向邻国贡献的贡品。

 

 

 
视觉
 
 

 

行走藏地,用眼去看,每一块石头,每一块木头,都是一段情感的注脚。

 

 

 
1玛尼石

 

 

图/高承

 

在西藏各地,我曾无数次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旁,目睹人们手拨念珠,口颂真言绕玛尼堆转行,每转一圈向石堆上添一块石头,祈求平安吉祥。天长日久,玛尼石堆愈筑愈高……普普通通的石头被罩上神秘的光环,形成了高原上的雪域奇观。

 

藏族同胞在这些石头上刻上六字真言或神佛形象,以及其他经文和各种吉祥图案,并称其为“玛尼石”。

 

 

 

 
2木雕

 

图/张鹰

 

拉萨木雕塑造的人物,形象优美,给人单纯,质朴又含蓄的美感。而藏北木雕受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形象画面都较为粗犷。至于日喀则和江孜一带的民间木雕,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它们是粗中有细,媚而不俗。

 

西藏民间木雕也拥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根据内容表现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概括。木雕作品中有如巨盆般的莲花、眉长眼大的精怪、伞一般大的树叶……这都是艺术的夸张,民间艺术家对夸张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文/籽籽  落榜进士  阿文 明珠 肖枫 颜蓓琳 张鹰

 

节选自《西藏旅游》2017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