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错
我们日喀则人民放年假了
大概很多读者不明白农事新年是个什么年吧
得嘞
下面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日喀则农事新年
以日喀则为核心区域的附近地区,每年藏历十二月初一,相对应于公历一月份,是日喀则地区传统的藏历新年。这里的新年又被称作“农民新年”。日喀则农事新年又叫“索呐”新年,意为开始干活之前的新年。
据称,日喀则人认为:“没有比农耕更重要的事,可又没有比过年更欢乐的节日。”所以,为避开农忙时节,就把新年提前了一个月,延续至今。
藏历十二月初一是日喀则农事新年。
日喀则农事新年又叫“索呐”新年,
意为开始干活之前的新年。
与农耕文化相契合的新年
每年藏历十二月初一是日喀则农事新年。日喀则农事新年又叫“索呐”新年,意为开始干活之前的新年,所以,这里的新年又被称作“农民新年”。
这是因为藏历的元月,日喀则一带(西藏主要的产粮区)农民就要开始春耕了,祖先为了避开农忙季节,就把每年藏历十二月初一定为新年。
不过有意思的是,不是只有日喀则过农事新年,隶属拉萨市的尼木县因为地处日喀则腹地边缘,也过农事新年,而江孜县、康马县和亚东县等地因为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拉萨,过的则是拉萨新年。
习俗
新年是藏历十二月初一,但喜庆活动从藏历十一月二十九就开始了。这天要举行“古恰”活动( 用糌粑画上表示吉祥的宝伞、金鱼、宝瓶、妙莲、右旋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等八吉祥图),男人们要在这天洗头。
然后是驱邪、吃“古突”( 面疙瘩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物品。谁吃到这些东西当众吐出来,预兆此人命运和心地),这一仪式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形式基本相同。
大年初一不一样
大年初一,喜庆活动达到高潮。早上4点多,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或大女儿起床,用青稞酒、糌粑等食材熬成粥,然后把熬好的粥端送到家人床边。
大年初一还有带着“切玛”、糌粑去取“四新”的习俗。即从别人家牛圈里取“牛粪新”,从地里取“土新”,从水源处取“水新”( 取水新也叫抢水。“抢水”是初一的第一节目。凌晨,各家主妇要到河边或井边,等破晓时分抢水。习俗认为谁舀到第一桶水,就能够获得最好的运气),从狗窝里取“粪新”。
大年初一早晨,也叫“初一油光光”,不但要给孩子头上抹许多油,还要把烟灰和油混合起来,将家畜的角抹得亮光光的,这种仪式也就算是为牛羊送去祝福,祝家中的牛儿羊儿新年能够繁殖兴旺。
给牛羊“洗澡”后,就取出酒糟喂家畜,大概意思就是告诉牛羊:“过年啦,都来过年啦,我给你们送来了青稞酒糟,来喝酒啦!”
此外还要给家畜献“酒新”和“竹素切玛”,在角尖上粘上酥油花,还把家畜的耳饰和旧颈套换成新的。
时至中午,一家人会围坐在火炉边,吃着羊头肉,喝着自家酿制的青稞酒。煮羊头肉是大年初一的必备美食之一,人们会在前一日就将羊头清理干净、煮好,以备大年初一这天吃。
第二天、第三天请客拜年
廖东凡在《节庆四季》里这样描述日喀则农事新年的过年习俗:新年第二天吃完早饭后,家里的老人带着孩子去祭祀土地神和护法神。
祭祀完之后,还要捧着酒壶,向附近的乡亲、邻居、亲戚、朋友拜年。新年的第三天,根据家里经济状况,在自家屋顶献上神烟祭神,插上招来运气的经幡。
从第三天起,可以请客人到家里,家里人也可以到别人家做客,尤其是亲戚、朋友、恋人都要请到家里,每天隆重地招待三餐。
新年庆祝几天,是根据地方风俗和条件来定,没有固定的期限。
过完年的那天晚上,有些人家要举办“新年散宴”,尽可能地把家里人、邻居、亲戚、男女朋友以及能歌善舞的男女聚集起来,摆上藏斗“切玛”,糌粑粉、五升粮酿的酒,唱歌,跳舞。
看完了日喀则新年的介绍
你有没有心动要来过年呢
希望随着新年祝福的来临
每个人都能否极泰来
新年快乐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