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2017-01-24 574
         可可托海,我的家乡,一个因矿而兴的小镇。如今,旅游这个新兴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几年,一轮又一轮的旅游热扑面而来,可可托海景区的等级从“3A”到“5A”,短短的几年就完成了三级跳,刷新了“纪录”。又仿佛一夜之间,这个曾几何时,偏远安静,与“文明”渐行渐远,几乎被遗忘的小镇,突然被冠以好些个“光鲜亮丽”的头衔,喧闹起来。“突如其来”的赞美与歌颂,把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整“蒙圈”了。各方媒体为拔得头彩竞相发挥,均使出“看家本领”,也总能搞些“新鲜”玩意,亮闪观者和读者眼球。他们“耐心详尽”地告诉你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鲜为人知”的秘密。“揭开面纱”、“揭开尘封记忆”,“绝密”、“保密”都被“挖”了出来,潮鸣电掣地公诸于世,摆在世人面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让我这个本地人感到“惊愕”,看来不为我所知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早在这之前很多年前,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一直用文字抒发眷恋的情怀,还零星地对家乡的历史记忆,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在我的“记忆字典”里,可可托海是包容的、是开放的、是有贡献的、是美丽的、也是热情浪漫的。所谓“神秘”应该是相对的,就在那么一个特殊的阶段(冷战期间、中苏交恶),矿山和稀有金属产品被数字代替,地址被代码取代,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那既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又是政治的需要。今天想想,所谓的保密对当时的苏联就谈不上了,追根溯源,可可托海矿是苏联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勘探开发的,而且经营了相当长的时间,矿山的基础是苏联人帮助我们建立的,早先我们也不知道被苏联人拿去的那么多铍、锂、钽铌用去干什么,直到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53年8月12日又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这似乎隐约传出一个信息,初露端倪。关于核武器的知识就不累赘了。由此而言,对可可托海昨天的定位大可不必过度地渲染什么“神秘”,实事求是就好。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在我的眼中,矿山小镇的昨天从来没有真正意义的“尘封”过,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她都充满勃勃生机,像小提琴独奏的《新疆之春》;又像那欢快的哈萨克“黑走马”,不然何来外界“小上海”的美誉。只是在此前的二十多年里,那个“著名”的“坑”失去了它原来的光彩。因此,“发展战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审时度时”的调整。小镇的变迁让我浅显地触摸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方面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看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告诉自己,无论是否愿意,生活就是让你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接受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小镇亦是如此。
       可可托海是有故事的,从她在三号脉的山头上挖下第一镐的那一天起,甚至可以上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故事不仅厚重,还荡气回肠,建国初期,她以共和国稀有金属骄子的角色,成为倍受国家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即使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帝国主义反华势力严密封锁,内忧外患非常艰苦的岁月里,除了矿山各族儿女艰苦奋斗、自我加压、顽强拼搏、勇往直前,为了让这个“骄子”精力的充沛一点,多吃上一碗糊糊,多生产一斤国家需要的战略物资,为了早日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打破核垄断,除去盘旋在头上霸权国家动不动就要用核武器给中国人民作外科手术的阴霾,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援和最好的资源配置,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可可托海才有了那样的成绩取得。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是有贡献的,抗严寒、斗风雪,“为国分忧”,偿还外债做出过贡献;开发矿业,聚力“两弹一星”“为国争光”,做出过贡献;“推广稀有、大搞有色”、“五年三大步”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崛起做出过贡献,她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与全国人民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繁荣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过贡献。
  可可托海是有精神支撑的,这一精神是矿山工人阶级用铁一样顽强的意志塑造的,是团结的力量凝结的,但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她与同时代的“大庆精神”、“鞍钢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体现。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是包容的,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建设者纷至沓来,投入到可可托海矿山建设的洪流当中。后来又有经亲人介绍或慕名来到此地的拓荒者、求生者、“淘金客”络绎不绝,全国56个兄弟民族,可可托海矿区就有近30个民族成分,但是无论来自哪里,出自哪个民族,只要来到这里,都会被这里浓郁的矿山情怀感染,都会被这里强烈的地域特征“整合”,让你在充分汲取了地域文化生活气息中,被影响、被改变,被“烙上”深刻的标志:可可托海人。
  可可托海是开放的,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接纳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风俗、不同生活形态;她谦卑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地汲取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智慧的营养,并且还能很好地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兼容并集,完美整合,形成独具矿山特质的,新的精神文化形态,并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魅力。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又是热情浪漫的,由于特殊的地理,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人群,在艰苦创业、共同奋斗的历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广泛认同,那就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那就是苦中有乐、苦中作乐的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那就是各民族兄弟姐妹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建设家园的决心和行动。既是在极端艰苦的岁月里,仍然能听到向往美好生活的歌声,仍然能看到欢快愉悦的舞蹈。

  可可托海人懂得感恩,反哺社会,这不仅表现在性格上,还表现在处事的态度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向全国、向有色战线输送了数千工程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可可托海从来没有忘记。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再现当年,是为了永远缅怀先辈的功绩,无可非议。故事可以演绎,戏剧可以编排,可以用这样或那样的艺术形式渲染,但历史不可以演绎,绝对不可以,如果曾经被歪曲的历史也一定要得到纠正。真实地再现,真情地诉说,同样可以得到改革发展想要得到的舆论效果,大可不必哗众取宠。
       在我的心中,可可托海的历史,是一部值得书写的新中国稀有金属创业开发的开篇章;是一首让人心潮澎湃,展现诸多奇迹的配乐诗朗诵;是一部值得世代颂扬的民族团结恢弘剧。可可托海没有沽名钓誉的高大上,有的只是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真善美。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以上图片马玉琪摄影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目的地 我心中的可可托海 https://www.51wzxz.com/14215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