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县植树绿化工作:藏西高原上的“绿色革命

2018-11-16 102

绿意盎然的噶尔县城。(图片由噶尔县提供)

阿里地委委员、噶尔县委书记高宝军(中)带头栽树。(图片由噶尔县提供)

绿树成排、鲜花盛开的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村貌。(图片由噶尔县提供)

您见过阿里的树吗?

如果放在几年前,这个问题多半会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在平均海拔4500米、年均气温0.5℃、年均降水量75毫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之上,见到一棵树,是一件比见到野生动物还稀奇的事。

然而放在今天,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回答者也许还会补充道,阿里不仅有一棵棵树,还有一排排树,一片片树,一条街的树,一座城的树!

2016年,作为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的噶尔县,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启动实施了狮泉河城区及乡村和国土植树绿化工程。

三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4亿元,试栽各种树木10多类42万株,率先在全地区消除了“无树村、无树单位、无树户”,让曾经沙尘肆虐、草木难觅的狮泉河镇变成了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的现代化宜居城市,使过去荒凉贫瘠、满目尘土的农牧区和公路沿线也有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丽景致,书写了一段“敢叫日月换新天、勇栽大树荫高原”的宏伟篇章!

种大树,大种树,梦想在艰难中起航

一年一场风,从冬刮到冬,四季不下雨,有雨即沙粒——噶尔县谚语。

深受高原寒冷干旱气候影响,噶尔县历史上只能长班公柳、红柳,花草只能活格桑花、披碱草,加之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使得当地一度土地沙化严重、沙丘前移、草场退化,环境保护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的时候风沙太大,堆起来跟院墙一样高,大家就从沙堆上直接翻墙回家,还有的家门被沙子封得严严实实,只能打电话求助邻居和朋友。”狮泉河镇退休干部米玛次仁回忆说道。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阿里地区和噶尔县投入巨资,启动了规模浩大的防风治沙工程,累计建设了1200亩防沙林,使狮泉河镇的沙尘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所种品种仍为班公柳之类的小乔木,城区绿化美化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栽一棵树、种一片花草,还是一个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的问题。

2016年,以阿里地委委员、噶尔县委书记高宝军为班长的噶尔县党政一班人,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尘封数十年的落后面貌,下乡村、入农户、测水质、验土壤,组织技术人员到气候条件与阿里相似的青海、甘肃、内蒙古和陕北等地综合考察,求教于园林绿化专家,并多次召开论证会进行讨论,全面分析噶尔植绿行动的水质、土壤、气候、光照等必须条件。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噶尔县虽然栽植树木花草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但也有试栽试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就在大家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各种反对声音也蜂拥而至。很多人认为,噶尔县的领导“疯”了,这些要栽种的树木花草,阿里的山上几千年来谁见过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冒险,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工作人员把毛头柳等树木拉到栽植现场时,还有不少老干部甚至一些在职的干部职工,都还认为噶尔县拉来了一车车的烧火柴。

既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又要争取到干部群众的鼎力支持,面对种种困难,噶尔县党政一班人没有退缩。因为他们坚信专家手中厚厚的调研报告,坚信科学能够战胜自然的重重阻碍,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在苍凉雄浑的藏西高原上种树,是可以把梦想照进现实的。

干部有意见,他们反复教育引导;群众不理解,他们上门解释说服。在干部群众都勉强同意但又心存疑虑的情况下,阿里地委、行署又为噶尔县撑起了一片天,不仅及时确立了绿色发展思路,还从资金上、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排除各种外界干扰。阿里地委书记朱中奎、行署专员彭措多次强调,有责任由地委、行署来承担,鼓励县上大胆地试栽试种。

万事俱备,箭在弦上。自此,噶尔县放开手脚,以“树绿街、河变湖、菜成业、草富民”为思路,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的序幕。

勇担责,敢为先,历史因他发生改变

噶尔县之所以能够启动这项过去人们不敢想更不敢做的工程,与一个叫高宝军的名字密不可分。

2013年7月,高宝军作为陕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从革命圣地延安来到西藏阿里,任普兰县委书记。

善于思考、敢于担当的高宝军到普兰任职后,高效快速地走遍了这里的每一片土地,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结合自己在内地基层长期工作的丰富经验,他决定改变普兰种不活树木、栽不成花草的现状。

于是,他从内地邀请林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到普兰实地考察,对全县境内的水质、土壤、气候、光照进行了全面分析。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大家认为内蒙古的毛头柳、青海的青海杨应该能适应普兰的环境,决定开展试种。

2014年春季,高宝军发动县乡干部、驻地部队,战风斗沙、捡石耙地、换沙填土、挖渠引水,在普兰掀起了一场全民动员的绿化行动。经过一个春季的努力,试种了500多棵毛头柳、3万多株青海杨等树木,以及月季、蜀葵、美国兰草等花草2万多平方米,苗木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

树木花草的试种成功,坚定了高宝军抓绿化的信心。几年来,他在县城街道、乡村道路、寺庙僧院、单位院落、河道两岸大面积栽树种花,累计栽植毛头柳、青海杨、云杉、侧柏、国槐、榆树、红枣等10余类10万多株树木,种植各类花草5万多平方米,使普兰成为阿里的植绿典范和绿色明珠。

三年援藏期满后,在阿里地委、行署和当地干群的极力挽留下,高宝军做出了长期调藏工作的决定,履新阿里地委委员、噶尔县委书记。

噶尔县虽是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但较之普兰,这里的海拔更高、氧气更少、栽植树木花草的难度更大。有了普兰经验的高宝军,再一次抗住压力、勇担重责、敢为人先地启动了植树绿化工程。

2017年春季,在他的带领下,按照“城市田园化、街区景观化、单位园林化、村镇绿荫化、小区公园化”的“五化”理念,采取“种大树、大种树”和“精植花、广种草”为主的试栽试种路子,噶尔县狮泉河镇城区19条街道、5个公园广场、40多家机关庭院总计栽植毛头柳、青海杨、国槐、山杏、云杉等10类树木6.1万棵,种植波斯菊、月季、蜀葵等花草9类5万多平方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8年,噶尔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西藏自治区关于在“十三五”期间逐步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的要求,确立了“城见绿荫、乡成景观、村有片林、组见树丛、户有树木”的绿化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和全面绿化国土行动,成为阿里地区第一个全面消除“无树村、无树单位、无树户”的县。累计栽植班公柳、青海杨、杏树、毛头柳30多万株,种植花草5万多平方米,新种人工牧草2.8万亩,培育各类苗木500多亩。

为了确保这些树木花草的成活率,高宝军又从内地邀请林业专家,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树木成长的科学保护措施,通过给树木注射营养液、树干包裹黑心棉、树身固定支撑杆、树冠架设遮阳罩、树根喷洒生根粉、树底铺设塑料膜等一整套措施,使当年新栽植的树木花草成活率达95%以上。

在高宝军的陪同下,阿里地委书记朱中奎、行署专员彭措也多次来到栽种现场,为工程提供指导帮助,并现场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大家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力争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栽种任务,尽快让绿色铺满噶尔的大街小巷、乡村田园。

同时,高宝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理念,集中在普兰、噶尔打造了4个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和牧草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优质牧草,试种高原枸杞,发展舍饲养畜,藏富于山,造福于民,让“绿色革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年多的时间里,高宝军的足迹遍布普兰、噶尔2县8个乡镇、25个村居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抗灾现场、建筑工地、边境一线、偏远村庄、寺庙拉康、田间地头,人们随时都能看到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身影。在两县任何一个地方,没一个人不认识他。

在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波及的普兰灾区,在2015年普兰特大雪灾的积雪牧场,在2017年噶尔加木河洪灾的抢险现场,高宝军始终指挥在一线,战斗在一线。脸上晒脱了皮,手上磨起了泡,甚至累倒在救灾现场……在高宝军的带领下,灾情险情一次次得到有效化解。特别是在植树绿化工程中,他每天都坚持到施工现场,和技术人员、干部群众同吃同劳动,对树的浸泡期长短、回填土深浅、施肥量大小、蒸腾剂多少、生根粉浓淡等细节,一项项严格把关。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这就是基层干部的绿色情结。几年来,深受阿里人民群众爱戴、被亲昵地称呼为“二杆子书记”“种大树书记”“泥腿子书记”的高宝军,先后被评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宁叫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高宝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树成荫,花满园,今日噶尔美不胜收

“走进街市,一排排毛头柳在街头把你欢迎。这些来自陕西、内蒙古等地的柳树,在公路上挺拔,在街道上排列,在河堤上摇曳,在院落里舒展,成了阿里街上的一道靓丽景观。这翠绿翠绿的叶,鲜嫩鲜嫩的枝,笔直笔直的杆,如同守卫在这里的战士,惹得无数行人驻足欣赏……

“蜀葵迎着清风招展,月季沐着夕阳放灿,玫瑰花香气四溢,金盏菊满园生辉,那铺天盖地的格桑花,把人们的视线一直引向望不到头的街边……”

这是高宝军所写的《生命禁区的一抹绿》文内的话,也是对今天狮泉河镇城区面貌的真实写照。

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77岁的次旦老人,于1988年见证了噶尔县从昆莎搬迁到狮泉河的过程,现在,他又目睹了这座年轻的城市如何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与生机。

“那会条件有限,出于生活和建设的需要,狮泉河的红柳几乎都被砍完了,城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次旦颇有感触地回忆道,“没想到,在我活着的时候,这些绿色又重新回到了狮泉河,看着它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真希望它们快点长大。”

如今,次旦居住在地区养老院里,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有时,他会被噶尔县邀请去作新旧西藏对比演讲和“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宣讲。每次讲到“讲贡献爱家园”环节时,他都要把狮泉河镇实施植树绿化工程前后的对比拿出来着重宣讲,号召大家爱护来之不易的优美环境,让彼此共同的家园更加和谐美丽。

城市如此,噶尔县的乡村也不遑多让。

每次走进距离狮泉河镇不远的加木村,但见成片的绿荫下,清凉的小溪潺潺流淌,房前屋后鲜花绽放,间或有村民从中穿行而过,面带微笑。若不是头顶的雪山和远处的草原,人们不会知道这是在西藏海拔最高、位置最偏远的一个普通小村。

今年,加木村投入资金500万元,种植了青海杨、毛头柳、杏树、杨树等多个品种,全村累计种植班公柳400株、杏树487株、杨树12400株,且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为了保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村里除了依托林业部门不定期的技术指导外,还发动全村群众对其进行精心管护和悉心照料,号召群众养护自己房前屋后的苗木花卉,同时指派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西绕加参和村委委员嘎桑次仁专门负责树木浇灌工作,并给每人每年支付5000元工资。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调节水阀,每过5天给全村树木浇灌一次,每次浇灌要整整2天。”嘎桑次仁笑着对记者说,“其实算下来,我们的工资只有100多元,还不如普通的务工人员,但这是为了全村的环境作贡献,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

今天的噶尔,通过植树绿化工程,实现了“七个增加三个减少”:增加了降水量,增加了湿润度,增加了无霜期,增加了含氧量,增加了候鸟群,增加了生态屏障,增加了自然景观;减少了扬尘天气,减少了水土流失,减少了蒸发基数。

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成功解决了“谁来抓、怎么栽、如何管”三大难点问题,树木花草整体成活率高达95%,为西藏乃至全国的高海拔寒冷干旱地区植树绿化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噶尔县“绿色革命”的成功实践,美化了生活环境,调节了局部气候,增进了群众共识,构筑了绿色屏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让曾经的“生命禁区”变成了如今的美丽家园。

正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且看噶尔绿意盎!

玩转西藏–西藏第一时尚旅游网,最丰富的西藏旅游景点西藏旅游攻略游记西藏自助游自驾游西藏美食住宿购物信息西藏吃喝玩乐,尽在玩转西藏网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西藏资讯 噶尔县植树绿化工作:藏西高原上的“绿色革命 https://www.51wzxz.com/13837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