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朝圣之旅结束后,全红收到向巴阿舅的短信:“蓝天和白云是朋友,太阳和月亮是朋友,高山和流水是朋友,我和你呀是朋友。”回想阿爸、全红和我的山南之行中,与这些善良的藏族朋友一起转经、一起磕长头、一起祈祷、一起供酥油灯,我们共同享受着这片净土带给我们的恩惠与快乐。而我们在山南朝圣的的第一站,就是曲隆寺。
一步一如来,朝圣曲隆寺
悬崖静修处:僧众看我们长头顶礼
习习的凉风,满目青翠,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的车停在了寺外的一片空地上,我开始浏览寺院的景致。寺院坐落在山腰处,背靠大山,前临悬崖与陡坡,地势险峻。主建筑处于绿树掩映之中,周边有草地环绕。这里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与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没想到在荒芜的群山中,还有这样一处绿洲,它地处偏远,远离喧嚣,绝对是一个静修的好场所。
我们向寺门走去,路过一所藏式的小屋,凭我之前在拉萨朝圣的经验判断,这应该是一间灯房。寺门外有三个僧人正在洗衣服,见到我们一行人到来,全都冲我们点头微笑,让人感到十分温暖。穿过寺门,就到了寺院的中心地带——天井院。院子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由四座白色的碉楼合围而成。院子加上碉楼以及门外五十米开外处的白塔,就是曲隆寺的全部,其规模只相当于色拉寺的一个小小的康村。
爬上几级石阶,来到一所佛殿外,门前散放着几双鞋。脱下鞋子,走进殿内能看到大殿的地面全部是由木质地板铺成的,光洁无比。佛龛中供奉的主尊为宗喀巴师徒三尊,佛坛上陈列着水、灯、花等七供,有五六人正在作长头顶礼。我们也开始展礼朝拜,膝盖、头面着在坚硬的地板上,竟疼痛难忍,这样的磕法肯定无法坚持长久。我环顾四周,看到在角落里一个拜垫,于是拿过来铺在身前,这下磕起头来舒服多了。全红见了,也跑过来在拜垫上磕了一阵长头。旁边的人见了,都停止了礼拜,在一旁观看我们朝拜。阿爸坚持在硬地板上作长头顶礼,他不畏疼痛,专心致志的礼佛,动作一板一眼,极为认真。大家见他偌大年纪还能如此虔诚的礼佛,都流露出了敬佩的神情。
洞穴闭关处:一床一僧一桌
通往闭关处的路极不好走,有时需要披荆斩棘,有时又需要手足并用,稍不留神就可能滚落山下。阿爸由两个好心的藏族青年搀扶,踉踉跄跄地跟着队伍。经过一番艰苦的行进,我们到达了一所处于灌木中的小木屋前,僧人说这里是密修的地点之一。
进入室内,空间十分狭小,五六平方米的小屋内,靠墙处有一张床,床上坐着一位年长的僧人。床头有张小桌,桌上摆有经函、饭盒。屋中有一个山洞,也就是宗喀巴大师弟子密修处的原址。老僧人见我们到来很是高兴,我们向他顶礼后,他示意我们去朝拜那个山洞。
我注意到洞口的石头已经被磨得圆润光滑,俯身跪拜之后,顺势探头观察洞内的情况,这是一个宽不及2米,进深不过1.5米,约1米高的小洞。洞里十分干燥,里面点着一盏酥油灯,发着微弱的光,地上散落着香客们供养的零钱,这就是传说中的苦修洞,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艰苦的修行场所。回想起自己闭关时的条件,比这里要优越百倍,当时还觉得辛苦,若把我放到这里,恐怕连一天也撑不下来。室内的空间狭小,陆续进来的香客已使屋中显得拥挤,我冲着老僧人点头打个招呼,就出了小屋。
白墙红檐的小屋外摆着几盆花,红白争艳的显得生机盎然。屋子是后建成的,没有它之前,此处也就是个无人知晓的荒洞。小屋的建立,既能保护圣迹,又能让人在此修行。按照佛教里的说法,通常祖师大德们曾驻锡过的地方,都会有很大的加持力,能使后居此处的修行者很快生起所修法类的证悟。据说,全西藏类似的苦修洞不计其数,单就青朴山一地,至今仍有两百多个苦修洞。
我们沿着小路前行,陆续拜了三四处宗喀巴大师弟子的苦修洞,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曲隆寺的侧后方。这里有一处水源,阿舅告诉我,喝了这水有治胃病的疗效,还可以增长智慧。我闻言大喜,接连喝了好几大口。水清凉可口,还像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有点甜。喝后让人感到浑身清爽,一路下山的疲乏似乎也略有缓解。全红的胳膊被一种灌木的叶子擦伤,一片红肿。那植物通身上下都布满了细细的茸毛,一被它碰到,皮肤就像被螫了一样一会疼一会痒,有时还火辣辣的发烫。没想到,很普通的一种植物竟然那么厉害。我只能让他先坚持一下,等会回到车里抹一些药膏。
曲隆镇寺宝:不同寻常的青石板
回到曲隆寺,我们首先进入正对寺门的佛殿。殿里的墙上画满了佛教的壁画,有一面是佛龛与佛坛,我们朝拜过佛像,来到一处木栏围成的池子前。年青的僧人告诉我们,木栏中保护的就是宗喀巴大师当年闭关时用过的曼扎盘。
我和全红相对看了一眼,彼此都是又惊又喜,没想到围栏中嵌在地面中的石板,竟是本寺的镇寺之宝。曼扎盘看上去就是一块很普通的青石板,上面堆积着修行用的大麦,还散落着一些香客供养的零钞。要不是僧人告诉我们,我们说不定会当面错过了这处圣迹。
僧人示意我们可以在这里使用这个曼扎盘作供养,这更是让我们喜出望外。要知道,这块石板不仅是六百多年前的文物,更是见证祖师苦修功德的佛门珍宝,现在竟然能让我们用它亲自体验一下祖师的修法过程,这个缘起非同寻常,我等荣幸之至。
旁边的佛殿分为内外两座小殿。外间的顶部开设了一个采光的天窗,天窗周围的墙壁上绘有三十五佛的壁画。我猜测,此处应该是宗喀巴大师修习拜忏见到三十五佛的地方。
大殿的一角,有一架又陡又窄的木梯通向上面的小佛堂,那里是大师当年闭关之处,大家手脚并施的攀登上去。这是一间矮小的暗室,是曲隆寺最初的建筑,众人刚上来一半,屋子里就人满为患了,其他的人只好在楼下等候。屋顶悬下一只日光灯泡是小屋的照明,黄色的光晕中浮着一层薄薄的香雾。屋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像,还有大师所修的几位本尊的画像。大家俯身朝拜圣像,由于地方狭窄,在场的人均以跪拜的形式朝拜。只有阿爸还是坚持行长头大礼。他的动作迟缓而有些吃力,将要完成时,由于腿脚无力险些摔倒,所幸全红在一旁看到,赶快上前把他扶住,这才没发生意外。虽然让我们虚惊一场,但是老人的这份虔诚与坚韧,还是让我们由衷的钦佩。大家小心地下了楼后,等在楼下的那几位藏胞才得以上楼朝拜。
参观完以后,我们被寺里邀请到厨房品茶休息。坐在寺院厨房的长椅上,喝着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酥油茶,身心彻底放松下来。向巴阿舅与全红根据常住寺院的僧数,各自献上了财物供养。至此,我们曲隆寺的朝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与寺僧闲聊了一会后,我们起身告辞出了曲隆寺。
大家在知客僧的陪同下来到车旁,他在我们车子的前保险杠上系上了一条白色的哈达,祝愿我们一路平安。车子启动,大家挥手道别,当车开出一段路后,我们回望曲隆寺时,看到那位僧人还站在山腰,目送我们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