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人们会告诉你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庭。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近郊的达孜县旺波日山上修建了甘丹寺。在藏传佛教教法史中,这被视为格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
然而,位于山南地区沃卡县的沃卡曲隆寺的僧人却说,格鲁派的第一间佛殿诞生于本寺。而宗喀巴大师也是在这里受到“天启”后,才在达孜修建了甘丹寺。
沃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名称。翻开《格鲁教法史》、《至尊宗喀巴大师传》、《西藏通史》等史书,你会发现“沃卡”赫然在列——在格鲁派的历史上,尤其是创教之初,沃卡起着见证性的作用。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沃卡,回到公元15世纪初。
天才少年引起哄动
1394年,一位身形高大、带有安多口音的僧人,带着自己的八位弟子,从拉萨来到山南沃卡谷底的曲隆寺,他们打算在这里闭关专修一阵。
这位僧人,便是后来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祖师。
1357年的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宗喀巴诞生于青海湟中的宗喀地区。婴儿诞生时,脐带剪断处滴落一滴血。后来,滴血处长出一棵菩提树,树叶上自然会显现一些咒字或佛像。当格鲁派声望渐大后,信徒们以此树为中心修建了一座寺院,那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塔尔寺。
尚在孩提时期,宗喀巴便显现出不凡的智慧。噶玛噶举黑帽派的第四世大宝法王应元顺帝召请进京,路过青海,见到这个三岁的孩童极为欢喜,为他灌顶加持,又授予居士戒,叮嘱他的父母一定要好好看顾他。不久后,附近一位叫顿珠仁钦的喇嘛带了许多牛羊财物上门,请求让自己来教导这个孩子。
当7岁的宗喀巴在夏琼寺出家受沙弥戒时,他已经学了很多经论,并受了密乘的灌顶。9年后,青海的教法已被他修学殆尽,为了进一步深造,宗喀巴辞别亲人,踏上唐蕃古道,前往藏传佛教最辉煌的地区——卫藏。
在拉萨,年仅17岁的宗喀巴拜各教派高僧为师,吸取各家之长,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项诸法了如指掌。他能讲授大乘显宗各派的代表著作,丝毫不会紊乱和遗漏。前后藏轰动了,人们惊奇地说,“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啊”!
藏传佛教发展到那个时代,一些僧人出现了戒律颓败的趋势,而一些教派领袖则热衷于政治斗争。这些现象让宗喀巴极为痛心,决心对宗教进行改革。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戴上了黄色的桃心形僧帽,这是由藏传佛教“下路弘法”的祖师拉钦贡巴饶赛传下来的,象征僧人清净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