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的高山之巅,河谷之上,散落着不同时期的雄伟壮丽的西藏传统建筑,有宫殿、寺院、民居和庄园,它们是镶嵌在雪域高原上一朵朵建筑艺术的奇葩。面对着这样的天空之城,你还想走吗?大白回答:不想走!!!你呢?
西藏美丽的建筑装饰——金瓦屋顶
金顶是藏族宫殿、寺院、佛塔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级建筑装饰。它是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唯独藏民族建筑才特有的一大奇观。在宫殿、寺院、佛塔等建筑上加盖金瓦屋顶,其目的是让主体建筑突出群殿和城镇建筑群之上,使其宫殿、寺院和佛塔建筑更加富丽堂皇,气势宏伟。
西藏传统的住宅建筑风格
西藏传统住宅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帐房、确房、干阑式建筑等。其特点是:室内空间较低,多在3米以下:墙壁下厚上薄,门窗小,结构稳固;多采用木结构框架:屋顶以平顶居多。
建筑用料大多就地取材。西藏的东、南部木材丰富,一般用原木或木板造房;西北部牧民则用牛毛编织帐房;盛产石材的地方则确房居多。帐房俗称帐篷,是牧区最普遍而吉老的一种居住形式。
在气候比较温和、多雨、潮湿的地区,如墨脱、米林、林芝、波密、亚东等地,还盛行干阑式构造,即在房屋下面架空,使空气流通,减少潮湿。由于这些地方盛产木材,往往以木板代替石墙、土墙、墙壁薄,窗户多,建筑风格轻盈疏透。
吐蕃时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
西藏古代建筑具有显著的高原文化特征,并且这种特征从卡若新石器文化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都能充分体现出来。
一、吐蕃时期的宗教建筑
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宗教建筑其典型代表应是桑耶寺,它不仅是西藏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真正具有佛、法、僧的寺院,而且也是当时印、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晶。桑耶寺底层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这种藏、汉、印诸文化合璧的建筑风格,在西藏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有人据此又称其为“三样寺”。
桑耶寺这种有轴线贯穿的均称平面布局建筑多建在河谷,山间的平缓地带,建筑平面外廊围墙分为方形与圆形两种,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呈十字放射状展开,或居四角多以城墙起。俨似城堡式的建筑,无疑对后世的寺庙,建筑产生了久远影响,是吐蕃早期寺院建筑的典型布局形式。
从总体上看,吐蕃时期的宗教建筑其风格艺术也不统一,大体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以于公元641—650年的大昭寺为代表。整体建筑风格表现出融藏、汉、印度,尼泊尔诸文化特点于一体,又体现了藏族建筑的独特风貌,开创了藏式平川式寺庙风格。是吐蕃时期宗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是以吉如拉康为代表的建筑类型。
第三种: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形建筑。这类建筑以吉隆县境内的强准祖布寺和帕巴寺为代表。这两座古建筑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两者均为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形建筑。
二、吐蕃时期宫殿城堡的建筑特点
藏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地方莫早于雅砻,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雍布拉康应是吐蕃时期最早的建筑之一,它的建造与雅砻部落兴起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雍布拉康也可以说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一直是西藏重要的具有古老传统的建筑形式。布达拉宫的建筑主要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碉房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的特点,建筑由山顶向山下婉蜒重叠,上下错落六、七层,前后参差附岩凹凸面达四五重。自然形成较丰富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节奏感,给人们视度上加大了建筑的体量和高耸向上的感觉,是我国古代高层建筑成功的范例。
吐蕃王室之宫殿建筑,作为赞普的王宫既有国王居住及政治机构中心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比较而言,其宗教性质倒不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