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跃思维
29年前,也就是1986年元月的一个深夜, 窗外北风呼啸,我的前夫张突发奇想: 要骑摩托车去西藏旅行!
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人这么旅行, 大家对西藏的了解也少得可怜, 我当时觉得他一定疯了, 经过和"疯子"的不断讨论, 一个大胆的计划出炉了, 骑我们当时的铃木AX100去旅行, 后来我们的一位美国朋友何听说了计划, 坚决要求加入, 于是我们卖掉2轮摩托, 一起买了辆长江750三轮挎斗摩托车,新车是7500元买的 ,出发的时候车子一共行驶了不到2000公里, 张向单位请了3个月的假, 我辞去了工作, 因为没有旅费, 由何出面, 在他家里办了一个只有一天的画展, 何请来一些喜欢画的人, 卖掉了张的几幅画, 筹足了旅费。
画展那天何把自己的头发胡子和眉毛都染成黑色, 染完我们都快笑死了, 他特像橱窗里的服装模特, 可惜没有拍下那天的照片,何的中文讲得很好,又染了毛发,我们就把他当作“新疆人”带上。
出发前一天我带着1000块钱, 去王府井买相机, 在这之前我们没有相机, 我不懂也不知道该买啥牌子的, 很巧在街上遇到我的一个朋友, 在他的指点下买了美能达x300, 加上背带正好1000元。
一辆摩托车坐三个人,还要带3个大睡袋,睡袋和羽绒服都是四川一个羽绒服厂赞助我们的,因为据说是厂长的弟弟去美国是何的朋友给做的担保,睡袋很大直径有30公分,还带了头盔帐篷瓦斯炉还有一些修车配件,头盔帐篷瓦斯炉是何飞到香港采购的,为了能过带上足够的汽油,请人在摩托车中间加了一个1.7米长的副油箱,由于没有听说过高反,我们只带了感冒药和治拉肚子啥的药,最多是带上了一些蜂王浆胶囊,出发那天我们整整装了一天车,东西太多车太小,我坐在跨斗里,脚下放着东西,怀里也抱着东西。
那会儿出门可不像现在带那多东西,我们带了3个羽绒睡袋,带了锅和瓦斯气炉子少量衣服,帐篷和一些简单的药,居然还带了画箱和油画颜料呢。
张在山西省运城地区(1986年时,运城是叫地区)临猗县香落村插队,所以我们还特意拐到他当年插队的村子看看。
写帖子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县和村子的名字,那天收到一封发自山西运城的邮件,发信人问我去的是那个村子,忽然“香落村”三个字猛然跃入我的脑海,我赶紧打电话向张求证,如果就是。
村子里的那条路还是很泥泞。
老乡们说,当年插队的知青很少有人回来看看的,所以我们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
说到香落村,就不得不说说刘小保,我认识他是在北京张的家里,小保儿也是插队到香落村,他家是武汉的,父亲是军人,小保儿很小便耳朵失聪,但他人特聪明,我们和他说话一是靠说话慢,小保儿能看清楚口型,二是可以用手在空中写字,小保儿也能看明白你在写什么,后来他在当地结婚了,张插队的时候,小保儿对他很照顾,因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张病退回北京后,小保儿常从香落村来看他,再后来就很久没见过小保儿了,这次我们回到香落村也希望见到他,很可惜我们去他家时大门紧锁,村子里的人说小保儿武汉去了,看着小保儿家新盖的房子,我们知道他的生活应该还不错,也就放下心来。
直到今天我还能记得小保儿孩子般的笑脸,和他慢条斯理但口齿不太清楚的讲话声,小保儿:你还好么?
当时平遥是个很古朴的小县城。
他们两个男的轮流开车,我没有驾照也没开过车,其实张只有2轮摩托车驾照,当年驾照是个小红本儿上边有很多车的种类,那个上边儿有章说明那个是你的准驾车型,出发前他在自己画了一个章,结果他画错了,画在方向盘式三轮一格里,方向盘式摩托车是一种叫581的三轮机动车,无奈,他只好在手柄式三轮摩托一格里再画一个章,小红本本我保存了很久,前不久才还给张。
我们每天早晨都要装车很久,因为东西实在太多车太小,一般都会走到深夜才住下,很多城市我们都是11、12点进城,有些更晚才能住下,这样也好,夜深了人少,何就不会暴露,也不知道何用得什么染发剂,一路上他每次洗头都掉色,没到拉萨就已经露出了他亚麻色头发的真面目。
1986年,外国人去很多小县城必须得到批准才行,还有很多地方根本不对外国人开放,但因为我们路上要经过的地方太多,何就没有去申请签证,加上他是个记者,所以带着他旅行是很危险的事儿,出发前他把头发眉毛睫毛等染成黑色,就是为了一旦遇到检查,就说何是新疆人,
我们去山西芮城永乐宫看壁画,遇到警察要查何的护照,一旦事情败露,我们是要被抓起来的,所以我们吓得飞快的逃了,从芮城附近的渡口过黄河。
出发前我配了一副眼镜,是婆婆找的认识人,配了一副非常高档的镜子送给我,不知道为啥我戴着走路觉得地面是斜的,于是多数时间就不怎么戴,在我第一次乘渡船上厕所的时候,掉进了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