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攻略】墨脱寻蛙,爱情美文,西藏游记,西藏攻略,西藏故事,西藏心灵

2015-12-22 255

人们对西藏生物总有许多津津乐道的话题,公路边有大型兽类藏野驴在奔跑,湖畔上空盘旋着的高山秃鹫,蝴蝶翅膀上倒映着圣湖色彩的蓝带枯叶蝶等等,让人仿佛置身天方夜谭。去原野探寻的兴奋被点燃了,西藏以特有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一批批冒险者前来,在“两爬”学家眼里,这完全是地球的另一个世界,皮肤滑嫩滑嫩的蛙类在这里演绎着顽强的生命。

文/陈尽

诗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却不曾想,世上还有并不叫的蛙。
夏季,在中原低地山谷的夜晚常见的泽蛙熙熙攘攘,尤其暴雨过后的蛙声就像狂欢的无眠夜好不热闹,然而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西藏,这些热闹声嘎然而止,高原原本是两栖动物的禁地——低温、少雨均不适合其生存及繁衍,尤其它们那细嫩的皮肤完全无法抵御高原强烈的紫外辐射。
冰山融水孕育的湿地为它们提供了温暖的避难所,“高山倭蛙”和“西藏蟾蜍”最终克服生理缺陷适应了高地生活,但留下了不会鸣叫的“后遗症”,这使得探寻它们变得困难重重。西藏拉萨的仲夏夜不觉寒气四起,我在拉鲁湿地的探索热情瞬间被凝固了,水潭里只有风荡起的阵阵涟漪。
然而资料中记载的西藏生物继续吸引着我前行,鲁朗林海成为探险的第二站,这里曾被誉为“叫人不想家的地方”。
我去的时候正是阴雨连绵,显得毫无生气,可雨后的林子里冒出的小精灵却异常活跃:琉璃色彩的粪金龟似乎在漫不经心的散步;长有匹诺曹鼻子似的“鼻颜蚜蝇” 从花朵里探出脑袋四处张望;合体生物外形的“螳瘤蝽”缓缓爬灌木叶梢准备伏击猎物;这片海拔3700米林海的脉搏开始跳动了!
“笃笃笃、笃笃笃”循声觅去原来是一只浑身黑色而顶红的啄木鸟在啄击朽木,这个机警的黑家伙发现了我在窥视,不一会飞到溪流边树上露出“小红帽”上下打量着我,可能发现“来者不善”便迅疾飞进了密林,尔后树梢传来“唧、唧”高音,原来啄木鸟误闯隐纹花鼠的领地而被驱赶,只见小巧的它在树杆间伸个懒腰又缩回暖和的洞里了。
林子往下是开阔的草甸并有错落有致的溪流分布其中,这片湿地无疑是两栖类的典型栖境,刚踏入草甸不久一只褐色小蛙蹦了出来,除了背中部有条较醒目的黄纵纹外,其余部分灰头垢面并具数个暗褐斑,其色彩毫无可圈可点处,前行至溪边又有数只暗褐色小蛙一前一后跳跃着,这种“L丝”样儿的蛙类看来非“高山倭蛙”莫属了。
紧挨着高山倭蛙聚集地的缓慢溪流石块下,还藏着一种特殊蛙类——“林芝齿突蟾”,它也不能鸣叫,浑身突起的疣突及铅黑的体色令人只能用“更L丝”来描述了,其身上唯一的亮点就是西藏特有。原本将前者误认“西藏蟾蜍”的我在路边积水潭中见到蟾蜍真容时突感鲜亮许多,西藏蟾蜍背面体色虽与内地常见的种类略相似皆以土黄为主并具疣突,但与高山倭蛙如出一辙,在背中处有一纵纹可明显区分左右两边,此外其腹部不规则分布的砖红斑点让整体气质提高不少。
暗夜里又飘起了小雨但这片林海还是万分寂静,可是别小觑了为数不多的它们,如果地球再经历一次冰期它们可能会挺过去而成为未来蛙类的原始鼻祖得以不断分化,它们在寂静的世界中默默积蓄着力量。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西藏攻略】墨脱寻蛙,爱情美文,西藏游记,西藏攻略,西藏故事,西藏心灵 https://www.51wzxz.com/13629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