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最常使用和备受尊崇的颜色主要有白、蓝、红、黄、绿。这五种颜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
蓝色:在沙坛城中代表中间位,因为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蓝色不动如来佛代表着中间位,在藏戏中蓝色的面具特指猎人的角色。
藏蓝色主要用以表现宗教题材为主的唐卡、壁画中的各种愤怒神和护法神,这个颜色能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愤怒神和护法神的法力、威严和气质,并具有某中立体效果的色相感觉。
具有鲜明藏民特色的藏式门帘、农村和城镇中所用帐篷上的吉祥图案也基本上是藏蓝色的布粘贴或者缝制而成,以表吉祥富足。
黄色:代表兴旺,同时也象征着土地。佛教方位意义中,代表南方的宝生佛为金黄色,所以藏传佛教绘画中的方位表示中,沙坛城的南面方向必须用黄色表示。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的“格鲁派”的特定颜色也是黄颜色,此派僧侣所着袈裟和僧幅都是黄色。藏戏中代黄色面具的角色,则代表着高僧大德。
是最高贵的象征,一般专用特性的颜色,它代表了某种固定的身份,具有典型的符号意义。石黄即是黄色颜料的一种矿物色,是各种宗教用品、佛像衣装,特别是高僧、活佛的居室和袈裟、衣装等的专用色,因此普通出家人和俗人一般是不穿黄色的。
藏传佛教绘画中用于佛像、寺庙金顶以及唐卡、壁画上的金黄色是由世代从事溶金工艺的工匠对纯金进行特殊工艺加工后,使其变为可以用毛笔随意涂绘的金粉,或加工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在金属或墙壁上直接粘贴而成。另一种在铜制金属表面镀金的工艺叫“火镀金”,是溶解金粉于水银中,涂于器物表面,通过加热,水银挥发,金身就镀成了。
黄色是宗教用品、高僧、活佛的专用色,所以在全藏区的民居住宅中,同样是不使用黄色的,黄色也是黄教的色彩象征。
红色:话说二千五百年前佛教的发祥地印度,信徒们把红色看做是所有颜色中价值最低廉和最不起眼的颜色。他们运用红色作为出家人的着装色,是为了以此表示他们的超脱、不求外表,但求精神的完美愿望,并且用俗家人认为的这种最不得体的色彩装束起来,不受外界俗事干扰,专心从事佛事的作用。红色也成为了高僧、出家人和寺庙的专有、独享色。
沙坛城中的红色表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红色的。佛教文化中,红色又是权势的象征。藏戏中戴深红色面具的角色代表国王,浅红色面具代表臣相。
藏族建筑中运用的红色,可能与雪域高原的原始宗教“苯教”有关。“苯教”把“宁福”分为“神、人、鬼”三个境界,藏民认为在脸上涂上赭红色染料可以避免鬼的侵犯,随着时代发展和信仰的表化,人们不再往脸上涂红色,而是在建筑中保留了下来。
白色:沙坛城中的东方用白色来表现,因为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白色金刚萨捶代表着东方位。在藏戏中白色面具特指男性角色。
高寿老人本命年时会特意穿一件绘有日月图案的白色上衣,以示吉祥。
绿色:沙坛城中的北面方向用绿色来表现,在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绿色不空成就佛代表着北方。
藏族传统色彩运用习惯
色彩是一个抽象而神秘的概念,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形态而存在。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它又是装点生活的重要元素。生活在不同空间中的人们,对于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对于不同颜色的钟情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地处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也形成了自己民族对于色彩的认识,不论是雄浑的藏式建筑,还是精妙绝伦的藏族绘画,对于色彩的演绎,都始终让人感觉到浓浓的"藏味"。本文试图通过对藏族传统色彩运用习惯的探讨,阐述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特点。
藏族艺术通过吸收、借鉴印度、尼泊尔和内地中原等地的艺术营养而逐渐形成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构建出形式多样的外延和丰富独特的内涵。它保持着原始生态的本性和神奇灵动的生命力,并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浓缩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淳厚的人性情感,与中国文化血脉同根同源,又传达着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格与气质。
藏族色彩艺术的外延体现
藏族色彩折射的外延丰富繁复,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对艺术的追求,具有异于他族的明显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唐卡、壁画、建筑、雕塑、民间工艺、民俗生活等无一不在对藏族色彩艺术进行诠释。
唐卡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多数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亦有刺绣、织锦、贴花等,是藏族绘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所绘制的图案形象逼真,色彩绚丽,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金彩辉映,显得格外灿烂夺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
它们的绘制用料十分讲究,从矿物、植物和纯金、纯银中提取加工而成,常用赤金、白银、朱砂、藏石青石绿等名贵颜料,并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经历千百年仍然色泽鲜艳,栩栩如生。
壁画
传统藏传壁画制作与着色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严谨,要经过壁面处理、举行宗教仪式、起草、落稿、着色、晕染、描金眼、沥粉堆金、勾线、开眉眼、压磨金线、罩光和开光等步骤,最讲究的还是描金。
初期受中亚、南亚艺术的影响较多,模仿的痕迹明显,有的直接为外域艺术家所绘。故早期色彩简练拙朴,多为深色背景,人物用红色为主的暖色调绘出,景物用白、绿、蓝色点缀。
但在其后漫长的艺术实践过程中,经和民族传统技法相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以墨线勾勒为风骨,施以重彩铺底,重点晕染,图案化、装饰化的高原画风和民族风格,并注重衣饰的刻画表现和明暗关系的处理等。勾勒除用笔遒劲的墨线外,还施以各种彩色复线,尤其是金线的创造性发挥,使画面色彩具有色亮凝重、富丽堂皇的特点。
建筑
藏族建筑艺术的色彩风格鲜明,既有极强的传统规范,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教义规定,凡经堂和塔必须刷成白色,白墙面上必须用黑色的窗框、红色的木门和棕色的饰带,红墙上则必须用白色和棕色的饰带,屋顶及饰带的重点部位必须鎏金。
金顶是藏族宫殿、寺院、佛塔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级建筑装饰,顶面为铜质镀金桶型长瓦,是藏民族建筑特有的一大奇观。目的是让主体建筑突出于群殿和城镇建筑群之上,更显宏伟气势。浓厚的宗教色彩,鲜明的黑、白、红搭配,独到的结构使藏族建筑显现出一种令人震慑的力量。
雕塑
藏族的雕塑品类繁多,主要有圆雕和浮雕两种。多采用铜、石、泥、金、银、玉、木、骨等材料,但又不是单纯的雕和塑,还包括了各种装饰和色彩的运用,以世俗情感为之配备了飘带、臂环等。将贵重的玛瑙、绿松石等宝物镶嵌在造像上,令其色彩绚烂、华光闪闪。富有节奏而灵动的整体效果使雕塑衬托出佛国的美好世界,亦蕴含着世俗情味。
酥油塑也是藏族独特的一门艺术,它色彩丰富、观感细腻,是色彩艺术中的“婉约派”。它“以藏族日常酥油为原料,塑成佛祖、天神、人物、动物以及各种花草、宫室建筑等形象,并有机地组合成佛经故事以及重大历史故事的艺术品”,在藏传佛教文化圈和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其色彩柔和清丽,常以金线描绘和装饰富丽的法衣,甚至连衣服的皱褶、手足的变化都仔细刻描,使整个作品富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民间工艺
藏域圣地圣迹比比皆是,民间美术与工艺中的藏族服饰、藏戏、哈达等更是藏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在色彩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藏人所崇尚的色彩多为黑、白、青、红,搭配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在服饰中善用色块递增和排比规律,常大胆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并且巧妙地搭配金丝银线,取得非常明快、和谐、强烈的色彩效果。
民俗生活
在民俗生活中无处不见色彩崇拜的印记。如过新年时,家家户户在各自的门窗、梁柱、灶头上和木质家具上用白面点白点或划白线,贵客临门,主客双方互赠雪白的哈达,表达彼此间真诚、纯净的善意。黄色哈达则只能作为朝拜佛祖的敬谒礼品,只有活佛、高僧大德才能披挂黄色袈裟。“达崔朗昂”即五彩哈达(白、蓝、红、绿、黄5种色相配),是献给活佛、菩萨或结婚等隆重场合才能使用的。
西藏旅行实用信息
【西藏攻略】可可西里之行王牌攻略
【西藏攻略】骑行的小伙伴,怎么把你的自行车带上火车?
【西藏旅游进藏注意事项】物品准备/证件准备/健康准备/
【西藏攻略】西藏实用贴,超级实用喔!
【西藏边防证办理攻略】西藏哪些地方需要边防证/怎么办
【进藏穿衣攻略】去西藏怎么带衣服
【进藏药品准备攻略】抗高原反应药物及常用药品简介
【拉萨骑行攻略】拉萨骑行DIY
【藏语番外篇】教你说藏语(有罗马发音和汉语发音喔!)
游西藏不可不知的7大风俗与禁忌
【冬游阿里攻略】冬游阿里tpis/冬游阿里线路推荐
【进藏必看】西藏各地市旅游质监执法投诉受理电话
以拉萨为中心的骑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