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间,我平均每年至少去一次藏地。和很多把这块土地当作是自己心灵归属的人一样,这种牵绊说不清道不明。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一个地方能去这么多次时。我脑海中想到的答案便是:藏区地域辽阔,大山大川,寺庙经幡,僧侣百姓,只怕需要住一辈子才能看遍。这里的独特魅力,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还有宗教人文的精心灌溉。而藏地的寺庙,则是这高原上的恒久珍宝,穿越历史的长河,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我已经不太确定最初知道类乌齐大寺是什么样的机缘,只是当我确定要走唐蕃古道的时候,这座寺庙就被我标记成此行必去的地方。其实严格意义上我不算游览过整个类乌齐大寺,只是用旅途中短暂的一小时在寺庙的查杰玛大殿参观,可既便只有这短短的一小时也足够回味很久很久。查杰玛大殿的行程是从类乌齐县的甲桑卡乡开始的。我与小伙伴们和几位当地人一起拼车到类乌齐镇,中间路上和司机师傅以及其它乘客事先说好要在查杰玛大殿停留参观。万幸大家都没什么急匆匆赶路的事儿,欣然同意。
一层大殿(喧哗乐世)
阿卡欢乐的笑声中,盛放的酥油花
抵达的时候,那种看了千遍的照片突然变成眼前现实的感觉让我万分激动:查杰玛大殿外观方正巨大,安静地伫立在公路一旁,仿佛从天而降的浮屠坛城。底层绕寺一周设有无数个转经筒。我和大奎没有直接进入大殿,而是跟着当地人一起先绕殿一周转了经桶,这才进到殿内。
查杰玛大殿的正门远高过普通寺庙,单就门口挂的绣有僧人图样的毯子就已经震撼到我。正门口一侧是通往二层红殿的楼梯,楼梯口有查杰玛大殿三层结构的示意图。我们从一层转起:掀开厚重的毯子,进入大殿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采光天井,其间围绕的是略显幽暗的殿堂。绕殿一周有若干座无比巨大的佛像,半隐在大殿的黑暗中更显得威严庄重。大殿中间的天井,摆了很多酥油灯盏。殿堂正中央则供奉一座精美的金色佛像。绕殿一周,发现这殿堂里容纳了太多宝藏:高大古朴很有历史感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一排一排装有小佛像的柜子,在别的寺庙都有的单独大殿放置的立体坛城,以及大小不一,制式精美的各类佛像。这花殿里所放置的各类藏传佛教瑰宝,也许真的是普通寺庙一整座的规模吧。在巨大的殿堂中空气仿佛凝固一般,我们轻声细语地经过矗立在墙边的佛像脚下,蓦然抬头,佛像慈悲的眼神正好落在身上。
我们去时正好赶上寺庙第二天就有法会活动(据介绍类乌齐寺每年夏季有固定的法会,当中会跳护法神舞,也会点燃千盏酥油灯,周围居民都会慕名参加,非常热闹),僧人们正在大殿里制作酥油花。平日里电视纪录片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近在眼前,伙伴们纷纷上前围观。和一些寺庙中严肃的僧人不同,类乌齐大寺的阿卡们热情淳朴。我们好奇的围观,并没有让他们反感,他们多是在笑呵呵地忙碌着。
阿卡们在酥油当中加入矿物颜料,将混好颜色的酥油分开摆在木板上。色彩缤纷的木板俨然是一块调色板。制作酥油花时,阿卡们先把手放入凉水筒里泡一下,降低温度再去捏取适量的酥油。塑型的工作也是在凉水桶中进行的,一方面控制周围温度防止酥油融化,一方面又用体温使酥油软化方便造型。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中各色样式的酥油花就纷纷贴在了仪轨所用的酥油佛塔上。制作酥油花的过程快乐又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