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吉阿米的秘密

2016-11-24 267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玛吉阿米(ma-skyes-a-ma),门巴族姑娘。藏南门隅地区人。
玛吉阿米小时候,搬来一邻居。男子是聂氏掘藏师白玛林巴的后裔,女子是法王热巴巾的弟兄,王子藏玛的后代。这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孩子从三岁起就表现出出众的才能,能写字,诵读,弹奏乐器。

玛吉阿米和小男孩两小无猜,一起在油菜花田里嬉戏玩耍,一起在星空下唱儿歌。
不久,小男孩被神秘的人接走,从此杳无音信。
玛吉阿米看着嫩黄的花田发呆,小伙伴的离去让她心里不知所措。天上的星星没有给她答案。
姑娘一天天长大,偶尔,会想起那个小男孩,他也长大了吧。

玛吉阿米,出身不详,生年不详。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玛吉阿米路过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个酒馆,她好奇的推开门看个究竟,然后转身离去。瀑布般飘落的辫子和窈窕身姿,在门前一闪而逝。
她不知,酒馆里有个青年男子正在痴痴的看着她的背影,深深陶醉。
日后,这位男子屡次来到酒馆寻找这位姑娘。玛吉阿米是他心中离不去的美好。

上面这两个故事,出现于藏族传说中,已经为大家熟知。今天,那个酒馆的名字也叫玛吉阿米,每天迎来送往听过这个故事的旅游者。

与玛吉阿米姑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叫仓央嘉措的人。一个被藏汉两族广泛认同的诗人。

仓央嘉措,全名是洛桑仁钦仓央嘉措,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喇喇嘛。
玛吉阿米的秘密

他的历史,相比其他历世达喇喇嘛,很普通很简短。牙含章编著的《达赖喇嘛传》中,对他的描述只有一页多一点。英德. 马利克所著的《西藏历代达赖喇嘛》中,对其私生活的记载占据了大半内容。

历世达赖喇嘛,除了早早夭折的,要么是佛学大师著述等身,要么是伟大的政治家为格鲁巴的发展建功立勋;只有仓央嘉措,除了流传下来的诗歌,似乎没有值得浓墨记载的。玛吉阿米的故事却成了他被人熟知的典故。

仓央嘉措生平简单,但是内容丰富跌宕起伏。历史上出现过三个六世达赖喇嘛;他被清政府废除达赖喇嘛称号;他的死因有多个版本;他的私生活与他的身份格格不入;他的诗歌是藏族的骄傲。甚至,他与玛吉阿米的爱情故事,也被写入历史。
他是唯一一位在布达拉宫没有灵塔的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清康熙22年,藏历十一绕迥之水猪年。

他出生时,第五世达赖喇嘛已经圆寂。生前,达赖喇嘛嘱托第悉桑杰嘉措秘不发丧,待找到转世灵童再议。
经过卜算,转世灵童需要长到15岁才宜公开坐床。

桑杰嘉措安排人秘密寻访转世灵童,藏南门隅地区一个3岁的孩子被发现。孩子不仅读书写字弹琴超乎寻常,还自称是达喇喇嘛的传人。

经过验证,孩子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转世。桑结嘉措的侍卫把孩子保护起来,迁移到一处秘密住所。为了掩人耳目,桑杰嘉措宣称这个孩子是五世达赖喇嘛师傅的转世灵童。但是,孩子的舅父和不丹人想把孩子夺走,买通了侍卫,对孩子及家人进行虐待。

历尽艰险,仓央嘉措一家终于逃离监控,在浪卡子由五世班禅受戒,前往拉萨举行坐床仪式,时年15岁。

以上是《西藏通史》对仓央嘉措的记载。
玛吉阿米从未出现,也不可能出现。青梅竹马的故事只是传说。

仓央嘉措不知道他生不逢时,前面是伟大的五世达赖建立的丰功伟勋,现实是蒙古人拉藏汉与桑杰嘉措生死斗争。
他的庇护人桑杰嘉措被杀死。蒙古人的刀指向了他。
拉藏汉向康熙禀报:仓央嘉措不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终日沉溺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
康熙革除了仓央嘉措的职位,并要求押解其进京。仓央嘉措为桑杰嘉措背了黑锅。

蒙古铁骑围困哲蚌寺三天三夜,仓央嘉措不忍僧侣为之殊死搏杀,自己走下山,任蒙古人处置。

押解去京的路上,仓央嘉措圆寂在青海湖边,享年25岁。他的遗体不知去向。

后人对他念念不忘,不相信他英年早逝,故流传出许多故事。他还活着,游历名川大山普教佛法,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五台山见过他,他终老于阿拉善,时64岁。

从他15岁坐床,他的生活并非枯燥乏味,他与玛吉阿米邂逅于八角廓街。他经常穿绸戴金,披着长发游玩于拉萨各个角落,甚至建了一座魔宫供其享乐。
这些描写见诸于很多历史著作。他是一个特殊的达赖喇嘛。

实际上,这些描写只是流传于民间,藏族信徒把他想像成一位和他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格鲁派教规森严,达喇喇嘛的修行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他不可能从容的从布达拉宫溜出去私会玛吉阿米。更罔论沉迷酒色。

据可靠历史记载,五世班禅传中提及他拒绝接受比丘戒,放弃沙弥戒。这似乎是想还俗的信号。但是记载到此为之,并未介绍仓央嘉措拒受戒的原因,仓央嘉措虽然不是佛学大师,但也有几本著作问世,并向班禅说实感惭愧。
这些,显然不能与浪荡生活联系起来。拉藏汉向康熙禀报的罪过,更像是莫须有的理由。
藏民更相信这位达赖喇嘛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不得不疏离佛教本性。

玛吉阿米的秘密

仓央嘉措知名于其诗作。被熟知的很多是伪作或者他人作品。
玛吉阿米(ma-skyes-a-ma) 是他创造出来的词,意思是未生娘。来自其著名一首诗: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他的诗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下来,有些已经难辨真伪,又被汉人译成若干版本。上面这个是曾缄译本。
仓央嘉措诗集最早译本是于道泉先生发表于1930年,根据藏文直译。这个版本能够体现仓央嘉措诗作的本意。其他人的版本都是凭译者个人喜好,在于道泉版本上加工,有的译作走艳俗路线,把仓央嘉措理解为浪荡僧人。

曾缄的版本迎合了汉人诗歌的特点,工整,押韵,所以在汉人中流传最广最受喜爱,但是偏离了仓央嘉措的初衷,也容易造成误读。
上面这首东山诗,于道泉的原译是: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曾缄版中,把未生娘译成了佳人,更像是玛吉阿米与活佛相恋的故事。于道泉版本中的玛吉阿米是圣洁的母亲,更像是佛法的内心感受。

曾缄版的另一首佳作: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于道泉原版: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可见,曾缄版中最脍炙人口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原诗中是没有的,属于作者的再加工。

在藏传佛教的道歌中,用女子来隐喻或者形容佛法感受的例子很多。仓央嘉措不是唯一,但是他的诗作流传最广,所以最容易被读者误读为情歌。

我们喜欢玛吉阿米,喜欢仓央嘉措,不是因为他们真实的简单普通,而是喜欢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内心充满美好和希望。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玛吉阿米的秘密 https://www.51wzxz.com/13484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