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哈达是藏族“礼巾”之意,也是藏族、羌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必备的社交礼仪用品,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又崇高的礼节,无论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迎送宾客、朝觐佛像、音讯往来以及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诸多场合都有敬献哈达的习惯。经过世代相传,现如今哈达是藏族人民礼仪往来的必备之物。
怎样形成献哈达礼仪的呢?据说,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鄂尔多斯接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作为日常礼仪不可缺少的物品,并世代相传。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这一天,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和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配上白布,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足、享用不竭。”可见,献哈达有吉祥之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贽,象征纯洁无暇的友谊。这样一来,藏族部落就认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且是从中原兴盛之大帮传来的礼节,所以沿用至今。
所以,参加民俗节庆、以及有些餐厅吃饭的时候,藏族人民会献哈达给你,双手敬上,碰头将祝福传递,一声扎西德勒,你也会感到满满地幸福。你可以将哈达带回家,放到家里、祈求平安,也可以将哈达留下来献给这的神山、神湖。
当然,献哈达也是一门技术。使用前,要根据接受者的身份以与自己的亲疏程度,来选择哈达的颜色、长度和质地。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对折起来,将折缝朝向对方,否则就视为失礼。向尊者或长者献哈达时要毕恭毕敬,弯腰前倾,双手捧哈达,举过头顶,以表虔诚。对平辈,则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即可。对晚辈,一般只须将哈达直接搭在对方的脖子上,表示祝福。
哈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绿色、红色之分,我们常见的是白色的哈达。此外,还有五彩哈达。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的。哈达大体上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头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
“哈达有价情无价”,虽然说哈达不是很贵,但是表达了藏族人民最真诚的感情,也也他们对于美好事物寄托的载体,标志着最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