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书笔记
2018/10/30
“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金庸《神雕侠侣》
2005年10月15日,西藏当地报纸对金庸的报道。
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13年前,年逾八旬的金庸老先生在游览四川峨眉山时说,他很想把自己作品中提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走遍。他已经走了许多地方,还有宁夏的银川和西藏拉萨没能去成。金庸表示,他对藏民族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他很想多了解一些藏民族文化,为自己的《中国通史》多准备一些材料。
虽然金庸从未来过西藏,但他在他的作品中却不止一次写到过西藏和西藏人,《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和《神雕侠侣》中的蒙古国师金轮法王都是藏族。如果金庸真能够把他作品中写过的地方都走遍的话,那么拉萨很可能是老爷子的收山之地。不过最终,老先生的这个夙愿还是没能够实现,也许这是他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遗憾。
金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拉萨读者忆金庸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还在拉萨上学,83版的《射雕英雄传》是当时最吸引人的港剧。憨厚的郭靖、精灵古怪的黄蓉、认贼作父的杨康,以及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精彩的剧情无不让我们癫狂。
那时,由于物资匮乏,好多家庭还没有电视机,父亲单位的电视房就成为聚众看电视的地方了。公用的木头长椅不够坐,我们就从家里带上小板凳,一排排地坐在离电视机最近的地方。每天看完,还得约着小伙伴们在球场上有模有样地过过招,讨论下集剧情的发展。记得有好几个小伙伴因为“太专心”而“走火入魔”,学上了我们不屑一顾的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侠客梦给拉萨孩子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情趣。还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我们便与“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射雕英雄传》的火爆,我知道了“金庸”这个名字。也许这部作品的经典之处在于人物的刻画和武功招数的奇特,还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太吸引人。由于电视剧播出有时间和剧集限制,无法满足我们这些顽童的好奇心,更无法满足我们到学校切磋技艺的谈资。回到家,我和哥哥软磨硬泡,想让父母给我们买一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没料想,适得其反。那时我父母一心希望我们好好学习,生怕在读书过程中脑袋瓜儿开小差影响了成绩,不但不给买小说,还不准我们再去电视房。当然,虽说我们没办法买书,但依旧有办法偷偷看电视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零花钱就攒起来,攒够了就直奔拉萨市新华书店,不买别的,就买武侠小说——金庸的《连城诀》、《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等等。
那个年代的我们,看小说不要紧,无外乎学习成绩下降。可要命的是我们学校——拉萨四中成了“江湖”,“侠客”遍地;课桌也遭殃了,被我们挖出了洞,只为利用一切时间偷看武侠小说。后来,班委会干部搜书包、告状,老师家访和请家长成了常态。即便如此,也杜绝不了我们的武侠“求知”欲。
直到工作后,我依旧珍藏着几本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闲暇之余翻出来阅读,历久弥新,却也收获匪浅。(作者:葛小红)
来源:西藏商报
相关链接: